深政观察 | 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竞速赛”,深圳排第几?
深政观察
2023-12-25 23:12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如果说汽车行业上半场比拼的是新能源汽车,那么下半场“卷”的就是智能网联汽车。当前,全国各城市都在纷纷发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在这场“竞速赛”中,全国各大城市表现如何?近日,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2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数(城市篇)》,评选出了202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数(城市篇)TOP50城市。

全国智能网联汽车TOP50

深圳排名第三

小政注意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广州紧随其后位列第四。足以可见,第一梯队已被全国一线城市占领。

据了解,此次指数榜单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水平做出定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政府支持力、产业支撑力、企业实力、科技创新力和发展潜力五个一级指标,五个一级指标下设21个二级指标。

根据该指数分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呈现出东部领先优势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奋力追赶,东北地区发展滞后的态势。东部地区33个城市入围,占比超六成,其中山东、江苏两省各入围9个城市,超过其他地区入围城市总数。此次广东共有6个城市入选,均为珠三角的制造业大市。

202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指数(城市篇)TOP50城市(来源:赛迪顾问)

根据该指数,各城市发展侧重不同,整体呈现爆发期、成长期、积累期、探索期等四个发展阶段。其中爆发期以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为代表。该指数分析,处于爆发期的城市示范引领效应突出,领跑全国发展。爆发期城市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时间较早,同时得益于明显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落地已取得相当的成绩,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领军城市。

成长期城市较各维度发展水平均高于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城市在现有的稳固产业基础上,以建设封闭测试场地和开放道路测试基地为抓手,吸引企业及科研机构集聚发展,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积累期城市在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两个方面与前两梯队差距较大,但在政策支持和测试示范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这一时期的城市结合当地道路环境特点,充分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为先进技术在本地商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助推智能网联技术落地应用。

探索期城市的各维度平均水平皆低于TOP50城市的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核心企业,产业数据的积累和持续研发能力较弱,且科技创新资源较少,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政府顶层设计、产业引导政策制定有一定进展,但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

下半场“竞速赛”打响

谁将领跑?

汽车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下最火的新兴产业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电子、信息通信、交通等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对创新能力、技术实力要求较高的产业。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国各城市争相布局的热门赛道。根据《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北京此前也出台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开放自动驾驶出行商业试点。

近年来,深圳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不断发力。去年8月,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深圳竞逐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再添政策利器。

去年,《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实施细则新增无人测试与示范章节,允许在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开展驾驶人不在车辆驾驶位上的无人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活动,结合深圳市已开展道路测试情况,基于验证企业自动驾驶技术能力的考虑,针对申请无人道路测试、无人示范应用的车辆,分别设置累计30000公里、10000公里的里程门槛,并限定了首次申请车辆数、安全员配置要求等条件,以确保申请车辆具备充足的安全条件。

去年12月,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燕子湖峰会上,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成立,正式落地坪山区,该产业基金将与深圳现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政策互补联动,打造全周期、全链条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金融支撑体系。

今年以来更是利好不断。8月26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湾区智能网联试验场正式启动。该测试场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总投资8亿,占地645亩;8月,《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提出通过三年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同时提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积极申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如何领跑“下半场”?此次指数报告也给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法规环境。

梳理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条款并加以改进,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提供法规支撑。制定和修订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中不适用中高级智能网联汽车的有关条例内容。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文件。

二是提升创新活力,激活发展动能。

实施“揭榜挂帅”,补齐创新研发短板。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搭建关键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提供诉求受理等服务。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基石”。

加快路侧单元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监管。开展交通标识标准化、路面设施信息化升级与智能化设施建设的“双同步”工程。科学合理布局充换电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充换电设施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是强外引优内培,壮大产业主体。

瞄准头部企业进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培育一批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相关上市企业通过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等先进管理方法,提升市场粘性。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比拼愈演愈烈,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版图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未来会有哪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走进我们的生活?谁将领跑这场“竞速赛”。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政观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