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 | 舆情的“南方北方”
2023-12-21 15:53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丁时照

“杜苏芮”是最近霸屏的台风,它的名字很像中国女孩,却是个狠角色。

“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7月28日在福建省晋江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7月2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随后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当天11时对其停止编号。至此,作为台风的“杜苏芮”在南方的长江流域正式结束。

但是,灾难性的影响随即在北方展开。

“杜苏芮”的残余环流迅速影响到江淮、黄淮、华北、东北等地。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鲁豫等地遭受极端暴雨事件。据国家气候中心点名“批评”:特别是台风“杜苏芮”,影响了我国东部14省(区、市)并造成严重灾害损失。

由此,台风“杜苏芮”产生了一个新的舆论现象:台风的中心在南方,舆情的中心在北方。

新媒体通过对“杜苏芮”追踪式、全方位传播,让公众特别是北方群众,开始关注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台风。这既是一次台风的科普,也是一次防灾知识的普及,让人们围绕台风降雨灾害,防备暴雨、洪涝、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停飞、停航等情况,以及救援人员抗洪救灾和居民如何求助等。

由于灾害涉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极易产生舆情事件,舆情不专指负面新闻,也有多元性。

“杜苏芮”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初步估计超千亿,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吉林省舒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骆旭东等三名公务员殉职,蓝天救援队员王宏春、陈元生救灾牺牲,还有普通民众因灾遇难,让人痛心不已。

经济方面也受人关注,譬如,台风过后的8月2日上午,泉州市贸促会出具了全国首份因受“杜苏芮”台风影响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8月18日上午,河北也签出省内首份台风“杜苏芮”不可抗力证明。

“杜苏芮”冲上了热搜。“杜苏芮”的路径出现多个接近直角的转弯,有网友表示“这台风数学一定很好”。

此外,中国网友关注这场台风的名字。因为“杜苏芮”不仅像人名,还和偶像的名字意外相似。有网友表示“台风可能会唱歌,它的偶像是苏芮和杜德伟”。有人查询发现,全国共有14人同名“杜苏芮”,其中女性12人。

“杜苏芮”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灾情的关注。古巴驻华大使就台风“杜苏芮”对兄弟般的中国造成的人员物质损失表示深切慰问。墨西哥驻华使馆表示,对中国人民因灾受到的伤害感同身受,“我们与你们同在”。欧盟表达与中国政府以及受灾民众团结抗灾的决心,并随时愿为救灾工作提供可能需要的任何支持。

“杜苏芮”带来的不光是狂风暴雨、意外,还有舆情。当然,谣言一定是有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消息说:有关台风“杜苏芮”的这些谣言,别再传了!

这些谣言包括,台风“杜苏芮”登陆珠江口,网上出现晋江金井的实时台风视频,泉州海峡体育中心被吹倒,惠安西沙湾吹上来一只鲸鱼,暴雨后城市的自来水不能喝,暴雨致卢沟桥坍塌等。这些谣言或移花接木,或夸大其词,谬误百出,极易引发恐慌。

谣言降低了人们对于紧急情况的敏感度,极大浪费了注意力资源。有人因此发文《求你别拿“杜苏芮”蹭热度 》,但是,如果点开看内文,这样的文章也是在蹭热度。

深圳著名诗人田地,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南方北方》。“到南方的风中流浪是我的向往,养育我的北方便成了思念的地方。”

身在南方,牵挂北方。风在南方,舆情在北方。台风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让我们更加悲悯。

作者丁时照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高级记者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李诚 审核 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