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再次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到邻居家串门、到同志家作客”是两党两国传统友谊的生动写照。
在越南首都河内,记者重访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到访之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中越友好故事,聆听越南朋友的反响和共鸣,更加深刻感受到总书记为中越人民友好增添的温度和深度。
赓续老一辈领导人缔结的传统友谊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同越南领导人和中越青年代表亲密互动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讲述“同志加兄弟”特殊友好的故事。
在河内地标巴亭广场一侧,坐落着胡志明陵和胡志明故居。记者抵达广场时,守卫胡志明陵的仪仗兵正在举行换岗仪式,众多民众和游客高举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这庄严肃穆的一刻。胡志明陵北侧的胡志明故居内,各国游客排起长队,在他曾长期居住和工作的高脚屋下驻足留影。


这是位于河内巴亭广场的胡志明陵。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越南,第一场活动就是瞻仰胡志明陵并敬献花圈,参观胡志明故居。2015年,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向胡志明陵敬献花圈,寄托缅怀。2017年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共赴胡志明故居。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追忆老一辈领导人一心为民的贡献和彼此结下的深厚传统友谊:“见贤思齐,我们应当向毛主席、周总理和胡志明主席学习看齐,把中越友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两国人民。”
对于这一幕,胡志明故居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至今记忆犹新:“中国领导人同我们的总书记说,要像胡伯伯一样巩固和传承中越友谊。”


这是胡志明故居内的高脚屋一层和二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中越青年代表讲起“胡伯伯”这个称谓背后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叫他‘胡伯伯’。他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加起来长达12年,革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同志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

1960年5月13日,河内市八万市民举行盛大集会,欢迎周恩来总理。图为胡志明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主席台上。
在2017年访越前夕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胡志明形容越南同中国关系的比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随后用一句中国古话道出中越友谊的要义——“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两国将军”后人为中越友好奔忙
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2015年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访问越南前夕,都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两国将军”的故事。
“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
“和外公当年一样,我现在的工作也是为了促进越中友好合作。”洪水将军的外孙女、越通社《越南画报》副总编何氏祥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018年9月30日,中越“两国将军”洪水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洪水故乡河内市嘉林县骄骑乡举行。此为洪水将军后代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何氏祥秋曾在北京系统学习中文,多年来从事的工作“一直没离开中文专业”。“我用中文将越南各方面的资讯介绍给中国读者。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加强越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添砖加瓦,我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
何氏祥秋目前担任越中友好协会执委会委员。她说,展望未来,越中友协期待举办更多活动,为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此访正值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何氏祥秋表示,15年来在两党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越中关系发展富有成果。
“阮富仲总书记去年对中国的访问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即将对越南的访问能够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她说。
友谊勋章友谊树蕴含深情厚谊
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值得铭记和珍惜,应该继承好、维护好、发扬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同阮富仲总书记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就引领中越关系发展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这些共识得到全面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2015年和2017年,中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实现了年内互访,为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指引方向,擘画蓝图。
2022年,阮富仲率领越方领导人作为中共二十大后第一个元首级代表团访华。在这次访问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阮富仲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2022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并举行隆重颁授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友谊勋章”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阮富仲总书记和越南人民的友好感情,象征着中越“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蕴含着两党和两国人民共同追求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阮富仲在致答辞时说,祝“同志加兄弟”的越中关系世世代代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
今年8月,阮富仲视察越中边境友谊-友谊关口岸——中国叫友谊关口岸、越南叫友谊口岸,命名本身就体现着双方对传统友谊的珍视。阮富仲专门栽种一棵“友谊树”。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棵榕树。在“山相连、水相连”的边境两侧,常常见到绿荫如盖的大榕树,历经风雨,仍枝繁叶茂。
为中越友好注入“青春力量”
在距友谊关几十公里外的广西崇左龙州县,有一座胡志明展馆,记录了胡志明和越南革命志士的在华岁月和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见证着中越年轻一代对友谊的传承。

5月19日,游客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合影留念。
从增设“中越青少年友好交流主题馆”到成立“中越青少年友好教育基地”,展馆为两国年轻一代的交流创造机会。教育基地挂牌之日,在“永做中越世代友好的接班人”的横幅上,中越青年代表郑重签名留念。
“当地许多学校、青少年组织把展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方也会组织青年前往展馆参观接受教育,很多越南游客会来到展馆缅怀他们敬爱的胡志明主席。”曾担任胡志明展馆馆长近8年的李敏告诉记者。


5月20日,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越南北部及中部赛区决赛中,参赛大学生表演古筝和太极拳。
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
“听到习近平爷爷就要访问越南的消息,我们非常期待!”河内中学生黎月琼告诉记者。这个越南姑娘学习中文已有6年,今年赴华参加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喜获二等奖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友谊。
黎月琼说,越中两国文化相通,民心相近。“作为越南年轻一代,我愿成为越中友谊的桥梁。”她说。
传统友谊是中越两党两国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跨越历史长河,历久弥深,历久弥新。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0:06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黄金河出海口的海渔民工作风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