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界人士纵论前沿科创,专家建言大企业领军“大研究”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文/图
2023-12-05 09:4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开启全球新一轮的科技浪潮,新赛道带来新机遇。日前,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腾讯等主办的“预见未来·前沿科创论坛”举行,深圳科技界人士就AI大模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嘉宾们提出,技术进步的速度不会放缓,应该鼓励大企业发展,努力培育更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科技企业。

数字科技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加快发展

一年前,ChatGPT面世,以AI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再次出现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对待新生事物,一方面看到了技术巨大的价值和应用前景,意识到中国在数字科技领域距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差距,在AI等领域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另一方面,亟待制定标准规范技术的运用。

谈及数字科技发展的大方向,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提出4种趋势,分别是重塑计算、智能升维、数实交互、未来连接。他说,量子计算或会改变未来算力的方向,值得重点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紧密结合,大模型技术运用到科学研发之中;沉浸式媒体更加真实,数字交互从在线发展到在场;星地直连通讯,未来能源网和未来交通网是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数字科技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加快发展,只有努力布局前沿、攻克关键技术,才能在这个能够影响各行各业的新赛道中抢占先机。“技术进步的速度绝不会放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论坛上表示,新的数字科技是重大机遇,新生事物也给我们带来挑战,当前要做的就是抓紧研究。在他看来,有些应用可以被限制,但科学必须要发展,在AI领域要思考如何加紧追赶。只有在研究上走到前沿,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方面才可以走向前沿,才有可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大模型“下半场”要拼生态

作为前沿技术热点之一的AI大模型,如何才能更好地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AI是高质量发展最依赖的一种生产工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认为,AI与工具的结合,能提高效能,未来跟机器人结合,这种能力就更加完整。

大模型如何更好用于行业?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大数据平台研究部部长卢春江认为,一是基础设施,包括算力、数据,尤其是大模型本身的基础设施,国内相较美国差距还较大;二是应用场景,行业知识如何和行业大模型结合;三是自主可控生态。

王强说,上大模型的态势分为三波,第一波是数字原生的企业,上得快,效果也不错,比如互联网和金融企业;第二波是数实融合程度较高的行业,比如医疗、教育、文化传媒;最后一波是传统行业,制造、交通、能源等。未来要解决如何把行业知识增强和大模型结合起来。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看来,大模型发展是持久战,下半场比拼的是系统能力、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他表示,大模型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创新生态构建和行业示范应用,包括政务、金融、医疗、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华为盘古政务大模型在深圳福田落地,腾讯在长沙有“超级城市大脑”,南方电网研发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论坛上发言。

重视大企业创新带动作用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科研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在数字科技的研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会上,专家们提出,要重视大企业在创新上的带动作用。

“我们要发展大企业,要有大企业来领军大研究。”樊纲说。他认为,大企业才有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做更全面的研究,可以持续在一个领域里做系统性、多方位的研究。创新有很大的风险,大企业才能持续投入和持续跟进,能够不断做更加冒险式的研发。此外,大企业的研究还可以带动小企业的研究。

樊纲认为,没有大企业,我们在国际市场和国际科技发展就没有话语权,面对科技快速进步的大趋势,要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和技术创新中,大企业的作用再次凸显。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玮书谈到,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成长壮大,成长到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竞争。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