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102期 | 香山鲍少游:诗、书、画艺坛三绝
晶报APP
2023-12-01 08:51

他是二十世纪岭南画派的重要画家。岭南画派的高剑父说:“鲍氏是画坛的全才,花鸟虫鱼走兽山水,无一不能。人物仕女,尤为第一。兼善诗书,可称三绝。”

■蔡登山

鲍少游(1892-1985),名绍显,字尧常,广东香山人。父亲鲍应宏是国学生候选同知,壮岁弃儒从商,设茶行于日本神户,为华侨同文中学创办人之一。

鲍少游

鲍少游生于日本横滨,一八九五年,鲍少游因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而随母韦氏返回香山县白石乡祖厝居住。七岁时入读私塾学习书史,性好静,禀赋恬旷,抱负孤高,独喜绘画,因一次机会得到《芥子园画谱传》而开始昼夜力学地画画。

一九〇三年,鲍少游辞母东渡,随叔父返回日本神户,并就读其父参与创办的华侨同文中学,同年母亲逝世。

鲍少游在一九〇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之后获得学校提升为母校教员,在校任教了中小学五年。课余致力唐诗、书法,旁及日文。一九〇九年,竟以行书唐诗《北风卷起白草折》一轴,在南京劝业博览会获得银牌奖,奠定了他的诗书基础。这样,他只做到“读万卷书”,尚须要“行万里路”向艺术修养方面迈进。于是他便回国游上海、南京等名胜写生。

一九一一年,二十岁的鲍少游不理会父执辈的反对,辞去教职,同年四月,凭借自身的努力,加上得到同乡郑锦的指导,顺利考入日本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西京美专)本科,与郑锦、陈树人同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训练。师从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等日本美术大家学习美术。据学者姚少丽的文章说:“我们知道,鲍氏并不像其好友高剑父、陈树人那般幸运,得到名师的亲炙,从而打下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他早期的学画经历可以说是颇为曲折的。他在同文中学就读期间,遇良师户波五郎培养了其绘画兴趣,正当户波氏欲重点培养他时,却突然因故辞职了。后来在任同文中学教席期间,得机会与教授美术的同事、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的小早川学画。但据鲍少游回忆,小早川身体并不好,故鲍氏从他那里所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鲍少游参观高年级学员的绘画成果后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这使他在正式进入该校学习之前对自身的绘画水平有了明确的认知。这个认知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之后几年,鲍氏在强烈求知欲的支配下异常勤奋地学习,并屡屡取得了优异成绩,也许正是受这种败感所驱使并给予了他奋进的动力。”

鲍少游

而鲍少游的回忆说:“前清末季,予留东初入西京美专,同班七十余人。迄四年后毕业时,考得合格者只二十余人而已。盖该院不只注重画学,而史、地、中、英、日文、画论、美术史、美学、博物、解剖、几何代数等,亦视为一画人之必要常识。每季小考,每年春季大考,故四年(另预科二年)学历中,未免有落伍者了……美专画学,既重临摹与写生。由第三年起,则注重创作,每季始,由主任老师出题,命先就题作校外写生,约三周须交卷。老师阅后,命各自构图创作。但同学之疏懒者,虽云‘校外写生’,实多归寓作元龙之高卧。其时同班中,最热心致力于写生者,只有三人:即福田平八郎、淞元道夫及予而已。每届期考,平时懒于写生的,便向我们三人借稿,临时作‘抄生’而已。”

一九一五年三月,鲍少游以第一名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受特奖,其毕业创作《花下吉羊》(原题为《山羊》)被学校购藏于图书馆。并于同年四月进入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绘画科继续学习。是年冬,他的作品《夹竹桃鹦鹉》入选日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展。由于鲍氏以大学一年级在读学生资格破格得奖,日本各报誉之为“中国少年画伯”。画伯是日本人对画家的最高称谓,属国宝级别。

1915年3月25日,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全体师生留影纪念(后列左起第五人为鲍少游)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

一九一七年,鲍少游返回神户,与侨领曾茀臣的女公子曾丽铨(字丽卿)结婚。曾丽铨是广东香山才女,出生于日本,一九〇九年毕业于日本同文中学,一九一二年毕业于亲和高等女子学院文艺科,工刺绣、国画、音乐,有“支那神绣”之誉。因而在她的嫁妆里有一幅她自己的画屏刺绣作品和一架钢琴。

鲍少游及其夫人曾丽铨。

一九一八年鲍少游二次归国,再到上海、南京、苏杭写生。北京政府任命为北京国立美专主任教授,以决意入研究院进修,婉谢不就。

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鲍少游从京都绘画专门学校毕业,其毕业创作《开帘见新月》仕女画获优异奖。七月,“少游画伯后援会”成立于神户。

鲍少游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的毕业证书

一九二〇年,鲍少游再次回国,在上海青年会举行画展,并遍游苏杭等地。返日后遍游西京、奈良各大寺院、美术馆、博物院,参观研究流散东瀛之中国历朝古画,远至法隆寺、东大寺、大德寺,近至醍醐寺、法界寺,研考唐代建筑、雕塑、壁画,及日本收藏家的藏品。同年入该校的研究院继续深造,专研唐宋画法。于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毕业并取得教育文凭。

鲍少游以《雨淋铃》(写唐明皇在驿馆雨夜凭栏侧耳,静听远处车马铃声)参加日本西京画展,复获盛誉,日人出巨金求之,画友高剑父力言不宜售诸外邦,遂携归以飨国人,所作既师古人,亦兼师造化,举凡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靡不工妙,赋色布局,别出机杼,力追宋元,而山水尤以水墨见长,烟云缥缈,几欲与米芾父子抗手,以诗、书、画三绝享誉艺坛。

鲍少游《大原女》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鲍少游在神户举行诗画展;同年游江南、西湖,在上海举行画展。

一九二三年鲍少游夫妇应邀展画于长崎。又参加大阪市之西湖画展。鲍夫人以日文著《西湖物语》,西京内外出版社出版。

一九二四年鲍少游展画于日本金泽美术馆。应神户文化界、妇人会等邀约,参加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承孙中山恳切面谕宜早归国,以致力文化复兴运动。

一九二七年,在大阪举行画展,展画于日本最著名之三越美术画廊。同年广东省政府特派高剑父赴日,迎鲍少游归国就任佛山市美专及广州市立美专中国画主任。

一九二八年一月,在香港青年会举行画展,附夫人刺绣展;二月,作品移至九龙圣玛利亚女子职业学校礼堂展出;春,以粤地不靖,避居香港,与夫人创办丽精美术学院于港岛坚道(翌年迁往黄泥涌道,一九三二年复迁礼顿道山,其后两迁,一九五六年迁至洛克道),任院长兼主任教授,致力提倡美育,以“研习国画精华,锻炼六法技术,养成学员美术的基础以备为丹青创作的资材”为宗旨,为在港长期从事美育之第一人,是时港地文风闭塞,求教者寥寥无几。

一九二九年,鲍少游参加第一次南京全国美展,《天马》及《诗人林和靖》为政府特选送英、意、捷等国举办之中国画展,获金牌奖。

鲍少游《水马青萍》

一九三三年,鲍少游参加南京美展。其中作品《潇湘夜雨》、《渔村夕照》及《西楼望月(李后主词意)》由政府选送欧洲柏林等地中国画展,获金牌奖。其后,《潇湘夜雨》为英国的权威美术杂志《The Studio》刊登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号内页。一九三七年二月,任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广州预展会及南京政府教育部全国美展国画审查委员。十二月,举行个人诗书画筹赈展览会,附陈列丽精美术院织绣精品于港岛华人行,展品包括历经三年创作完成的《百鸟诗画》联景组画,与人物、山水、走兽等作品一同展出,该展为全港首次收入场券之画展。

一九四一年五月,假港岛思豪酒店举行画展,首次展出《长恨歌诗意图》联景组画二十五帧,经四年创作完成,发起人有王云五、许地山、简又文、吴铁城、李应林、香翰屏、马鉴等人。叶恭绰主持开幕礼,致词时提到:“鲍少游君以四年设计来创作这套历史画,既搜集中、日两国有关唐代资料七十余种。每幅创作意境和画法,都要根据历史和吻合白乐天的诗意,非具有敏而好学,更非有组织的创造精神,绝大魄力,焉能获致空前未有的成功巨制呢?”蔡元培特为之题诗云:“长恨歌成千百年,长生殿曲也流传;更将画史随诗史,三绝应看萃一篇。少游先生见示《长恨歌诗意图》,工细清丽得未曾有,题一绝奉正。”七月,移至澳门展出,其后立法院院长孙科过港,特约观赏,览毕,对鲍少游和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启刚说:“我们抗战必胜,届时我要提出由中央政府收藏、颁奖;切勿售诸私人,而至流失外国!”但后来事并未成。

一九四二年,鲍少游完成美术参考书《百鸟新咏》,该书讲解中国花鸟画法,为当时学习翎毛画之最佳参考书籍。一九四六年,为庆祝抗战胜利,展出《锦绣河山百景》联景组画(经三年完成),并刊出《锦绣河山百景诗集》单行本,许世英亲为题签。

鲍少游《长恨歌诗意·金阙西厢扣玉扃》

一九四八年一月,展出《水浒传人物》联景组画(附诗)三十九帧(三年完成),港督葛量洪爵士伉俪亲临参观。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香港思豪酒店举办牡丹画展,适逢张大千、高剑父同时到港参观。张大千尝谓:“少游道兄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又题其《濠江春晓山水长卷》云:“观此卷令人有三宿桑下之感,鲍先生其神已乎?何令人怡情乃尔。”

一九五一年二月,应香港大学、中英学会之邀,假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展出《长恨歌诗意》及《水浒传人物》联景组画,以英语讲解《长恨歌》及《水浒传》原文、鲍氏讲解组画创作经过。港督葛量洪爵士、孙科、梁寒操、简又文等先后莅临参观。

一九五六年,岁次丙申,鲍少游与画友赵少昂、何漆园、杨善深、王商一、李凤公、李研山、黄般若、林建同、张韶石、周千秋、梁粲缨夫妇、吕灿铭、寿琨父子等十三人组“丙申社”。

一九五八年三月,参加“丙申社”画展。

一九五九年七月,作《荒山双虎图》,为美国新泽西大学纪念堂购藏;九月,始撰《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分期刊于香港《华侨日报》。

一九六〇年一月,自置校舍于港岛铜锣湾百德新街百德大厦。十二月,赋《口占书法要谛示从游诸子》五律二章:

泼墨心宜壮,挥毫腕尚轻;

草虫随物性,花鸟带诗情;

学古休依样,看山不喜平;

浑然师造化,万象细权衡。

气韵浑无象,凝神审物情;

虎啸寒月暗,鱼动绿波生;

听雨偏宜夜,披云乍喜晴;

即离三致意,笔墨任纵横。

一九七〇年七月,香港丽的电视台《名画与画家》访谈节目,播放专题《鲍氏伉俪六十年的绘画生涯》。

一九七三年五月,著作《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完成,由梁寒操、简又文、罗香林、陈福善撰序,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夫人曾丽卿女士逝世,享寿八十二岁。撰祭文、挽联、悼亡诗为悼。

一九七六年四月,鲍少游到台湾游览写生,得稿甚多。五月,应邀参加在东京举行之“亚细亚美展”。应日本俱乐部之请,第三次以日语演讲《从留学说到中日绘画之渊源关系》。

一九七八年一月,《鲍少游画论集》出版,张大千为之题签。三月,香港中国美术会筹建会址,举行书画义展,鲍少游慨然捐助大量名作及新著《鲍少游画论集》百册玉成其事。四月,应邀参加香港市政局在大会堂举办之《香港前辈艺术家画展》。

一九八〇年,《鲍少游诗词集》出版,张大千为之题端,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1981年春,画坛三老(左起)张大千、鲍少游、黄君璧在台北摩耶精舍赏梅花。

一九八一年元月,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鲍少游画展》,并且出版画集。六月,香港大学艺术系与冯平山博物馆主办“鲍少游作品回顾展”。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七日,鲍少游在香港圣保禄医院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鲍少游一生著有:《故宫名画三百种》《故宫博物院名画欣赏》《中国画六法论》《三十年艺术苑经验谈》《百鸟诗集》《中国画鉴赏法》《鲍少游画论集》《石涛和张大千》等。另有《鲍少游诗词集》《广东省当代名人录》等文字创作传世。

《鲍少游画集》

鲍少游的人物画创作中,堪称扛鼎之作的莫过于他的《长恨歌诗意图》联景组画。这组画历时四年完成。参考古今图书六七十种,又与几位历史专家,如香港大学中文教授许地山、马鉴、叶恭绰、简又文等,共同切磋研讨,务求所刻画的宫殿、衣冠、佩用、车马、仪仗、装饰等,都具有确实的历史根据。除了所采取的技巧内容每幅不同外,据其画家好友陈福善说:“还注意到天气与时空的变化,如欲曙、平明、响午、黄昏、入夜和风雨云雾各种表现,大雨、细雨、新月、残月,种种的区别,不一而足。为了要表现欲曙的情景,他还特地在曙光之前到郊外亲自去体会、去了解。因此,这样别开生面的创作,和一般国画家们只求大意而完成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山水,不能同日而语。”而这组联景画,原计划只有二十四幅。画完之后,鲍少游忽然觉得“整套作品分别表现过风、晴、露、星、月、云、烟、霞光、水色等,独缺雪景。”于是在原第十幅《夜雨闻铃断肠声》和原第十一幅《马嵬坡下泥土中》之间,穿插了新的作品《天旋地转回龙驭》作为第十一幅,画面则是唐明皇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冒雪回京。原来的第十一幅,则变为第十二幅,依此类推,成为二十五幅。画家吴子深对此评价道:“观其补白《长恨歌》二十五幅,独将明皇、贵妃等,神情描写无遗。而布景之妙,直参造化,尤非近代作家所能企及。”而书画评论家庄申说:“在他的《水浒传》与《长恨歌》组画之中,还有许多新的题材与画法,像《翠云劫火》里的熊熊烈火,像《公孙御风》里的神秘的彩霞,与在《樊瑞兴雷》里的闪闪雷光,在过去的画迹之中都是没人尝试过的。前代的人物画家虽然创造过铁线描、兰叶描与蚂蝗描等等形式不同的线条,可是在同一人的画迹中,这些线条的使用没有性别的限制,所以铁线描与兰叶描既可用来描绘男子,也可用来描绘妇女。但在《长恨歌》与《水浒传》组画中,可以看出线条的使用是用性别来加以限制的。也即是说,为了表示女性的温柔,妇女的衣褶使用纤细而柔软的线条,反之,为了表示绿林好汉的威武与强壮,男子的衣褶使用短劲而粗犷的线条。”

用线条来配合人物的性别,恐怕鲍少游是第一人。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APP)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