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看湾区”:家国情怀寄尺素——侨批(银信)文化展深图开展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3-11-18 19:58
收录于专题:大视野

11月17日,“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之“家国情怀寄尺素——侨批(银信)文化展”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二楼银树大厅开展。

三秋芳信,一纸还乡。侨批产生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且保存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值此“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深圳图书馆联合江门市博物馆、龙华区委统战部、龙华区观澜街道办共同举办此展览,以“图文并茂+实物展示”的形式,生动展现广大海外华侨出洋谋生、心系家国的移民历程和开拓进取、不忘根脉的情怀,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增色添彩。

红条封,侨批封面红白相间,正中为红色。常见于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后。

本次展览聚焦江门五邑、深圳观澜侨批及侨文化。江门五邑地区位于珠三角西部,面向南海,是广东最早向海外移民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了海外交往活动,近代以来,五邑地区掀起了移民海外的高潮。五邑华侨在海外历经艰辛,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他们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发展出“三把刀”经济,建成一个个唐人街,拼搏出海外华侨华人的辉煌成就。2013年6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有5万封出自江门。

深圳是广东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早期的深圳海外移民站稳脚跟,又将家乡的亲眷乡邻接济外出,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睦邻团结、坚韧勤奋的美德,在海外形成了深圳华侨族群。他们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办教兴学,捐款捐物,倾力支持家乡建设,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力量。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观澜是深圳侨人侨史的代表区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观澜籍华人华侨约有8万多名。感铭赤子心,难忘家国情。观澜籍华侨华人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华侨史,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览设置侨批体验区,情景再现“宝安县利源侨批局”。现场准备了精美的信封和信纸,观展读者可体验手写侨批,感受先辈的家国情怀。

“批”一封,银几许,跨越山海,辗转归乡。这些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艰辛创业史,成为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希望藉此展览,让广大市民从中看到华侨的奋斗历史和杰出贡献,领悟拼搏进取、爱国爱乡、开放包容的华侨精神,更好传承与弘扬侨批中的诚信精神、家国情怀,展现文化自信。

据了解,自2020年起,深圳图书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图书馆创意策划举办“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旨在透过文献视角展现和重温湾区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特色历史人文与城市发展轨迹,持续深化文化合作与交流,共享丰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涵养同宗同源文化根脉,筑起情感“连心桥”,扩大人文“朋友圈”,构建文化“同心圆”,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目前,已举办从文献看深圳、从文献看澳门、从文献看香港、从清末民初画报看岭南风俗等9个彰显地域文化、贴近民众生活的高品质展览,受到市民读者的广泛欢迎。

“从文献看湾区”系列特色主题展获评中国图书馆学会“2021年阅读推广展示项目”、广东省文旅厅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广东图书馆学会“2021年阅读推广示范项目”及深圳市2020年度全民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