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青年 | “雨果奖”获得者海漄:捡起六便士,抬头看月亮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3-11-10 11:53
收录于专题:湾区青年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10月21日晚,“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是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海漄获奖感言表达了他的幸福与幸运。

写作只是他的兴趣,作为一名深圳打工人,他白天在格子间里努力工作,晚上在家里书桌前写下梦想。“我的工作与写作的直接关联其实并不大。”海漄在接受采访时说:“但它让我学会了自律,养成了有计划地做事的习惯。”得奖之后的一周,海漄接受了多次采访。“第一周因为媒体采访太多,很多工作已经交接给同事了。”

打破束缚,找寻属于自己的时空

属于

记者在海漄工作的大楼见到他时,他脸色稍有疲惫。一边客气周到地招呼着记者们坐下休息,一边带着歉意希望不要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谦虚、周到,这是记者对海漄的第一印象。

离领奖已经过去十余天,这些日子海漄在思考什么?在应对着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变的是一时节奏的打乱,不变的是生活轨迹的正常运行。

“我预料过会有变化,但这个变化的程度、剧烈的程度确实超过了我的想象。首先是有非常多非常热情的媒体朋友来跟我对接,前段时间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按正常节奏去工作了,但是慢慢地好一点了。” 努力理解着必须“社交”现状的海漄说,他还是希望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和平静的工作状态里面去。

获得雨果奖的《时空画师》,讲述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拥有一个奇特的技能——时空画。通过画笔和颜料,他能够描绘出不同时空的画面,让人们沉浸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对于《时空画师》销售量突然暴涨,一书难求,海漄说,“每一个作者可能都想象过自己的作品能销量暴涨,但没有想象过是这样的方式。”销售暴涨是否意味着科幻文学迎来了高潮?

变的是短暂的脱销市场,不变的是作品的积累与沉淀。

“科幻算是一个挺小众的门类,每本书的印量都不大,突然获得这样的荣誉之后,不仅仅科幻读者,很多文艺界人士、圈外朋友,他们都会关注到这个信息,就突破了原有的市场。这并不代表市场已经好了,或者这个作品真的引领了市场。后面还需要更多作品去沉淀,因为这种媒体的曝光产生了一个很好的效果,就觉得市场已经起来,或者是我个人的市场已经起来,这个是完全不能划等号的。”理性的海漄分析着这些变化后面的不变。

划破时空,描绘自己的轨道


时间如此紧张,写作会暂停吗?

和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生活排满了每天的时间,海漄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也在寻找“松弛感”。

2011年左右,海漄开始接触科幻创作,因为刚到深圳参加工作,对城市,对工作都有着极高热情和新鲜度。学习它,接受它,适应它,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其他的东西。直到2016年前后,他开始有时间潜下心来科幻创作。“懈怠期之后,我发现我还能有热情,经过考验了,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然后会更加从容。”

“我现在已经融入了新的生活,融入了新的城市和环境,我会一直在这个地方融入进去,我大概率会一直留在深圳。”和年轻人一样,因为向往大城市,海漄选择来深圳工作,“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当时的选择很幸运,我生在一个蓬勃向上的社会,选择大湾区、选择深圳,这个选择对我的人生意义非常大。”当我们在这个大城市扎根后,“这个城市的美好,包括这个城市所赋予我感受到的活力是后面慢慢体会到的。”

阅读是快乐的,这段时间海崖决定先看看书,他对自己的预期并没有太大变化,按照原有的节奏,不刻意停下。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现代社会把人困在一个个固有的范式中,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僵化。好好生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人。人间烟火是可以把这些范式软化的,自然而然地,重新动笔时,文字也就鲜活了许多。”海漄在此前的采访中这样表述着自己的写作状态。

这便是海漄,在时空里画出属于自己的轨道。

回归平凡 适应自己的节奏


在此前的采访中,海漄表示:“我始终觉得,阅读和写作是一项既简朴又奢侈的爱好。科幻阅读和写作也不例外。只需要不多的花费,就能囤上足够几年阅读量的书,而写作仅仅只花费一台电脑,一杯咖啡就足够了。而它们的奢侈之处在于,需要自由的时间和自由的心态。所以说,阅读和写作某种程度上是很私人和孤独的。”

在海漄的描述中,写作就是那个最舒服的状态。“我就只要有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就行了,我书房里面有一面墙的书架,下面有一台电脑,还有一个双层床,我有时候写东西或者看东西累了,我就在上面躺一躺,看看书还挺舒服的。”

关注度高了,评论也多了,其中也不乏有批评的声音。有读者认为,海漄作为科幻文学界的一位“新人”,在情节构思、文本处理以及历史与科技的创意性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对此,海漄回应:“我泰然处之就好了,因为文学评论、读者的反馈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是我们整个生态圈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觉得你很多元化的声音发出来,这是大家的自由本身。这是一个通俗作品,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东西,就要接受大家的评判,不管这种评判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我觉得都可以接受。”

对于未来,海漄说“我可能写作的时间仍然是不多的,但我细水长流。如果有时间的话,就陪陪家里人,跟家里人散个步,逛逛街,就很普通的生活。”

现实与梦想,海漄找到了平衡点。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有句为人熟知的名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捡起六便士的海漄抬头看月亮时,月亮也看向了他。

联合出品 | 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报业集团

采访 | 陈雯莉 张颖 谢婧

撰文 | 张颖

拍摄 | 魏丹 李旻桦

剪辑 | 魏丹

海报 |  李楚翘

审读 |  吴剑林

二审 |  张颖

三审  |  陈晨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