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国手机市场最火热的关键词无疑是“全面屏”,已经成为各家必争的市场制高点。其实全球手机业并未统一全面屏的标准,但各大厂商无论是高端的旗舰机型还是走量的千元机型,言必称全面屏。华为、荣耀、金立、中兴、努比亚、TCL、康佳等深圳厂商都已推出全面屏机型,配备全面屏的千元机市场预计将成为最激烈的“战区”。中外手机厂商争相推出全面屏机型百家争鸣,其背后是手机市场发掘新热点驱动消费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是以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TCL)为代表的国产屏幕厂商与日韩同行的关键战役,深圳手机整机、小尺寸屏幕产业链快步跑向商机与挑战并存的“战场”。
全面屏走红市场群雄混战
手机市场的热点转化之快,无疑是消费电子类产品中最快的。今年上半年,各家新手机卖点还是“双摄”、“四摄”,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画风突变,全行业火力全开直指全面屏。最近两月以来,主流厂商争先恐后推出全面屏手机新品,深圳厂商更是急先锋,华为近一个月推出三个系列的全面屏手机,荣耀、金立、努比亚、糖果、领歌等纷纷跟进、一加、TCL、康佳也确定年内将推出全面屏主打机型。
什么是全面屏?虽然火爆一时,但业界对此还没有严格定义和统一标准。目前市场流行把屏幕比例超过16:9的手机屏都称为全面屏,比如华为Mate10和iPhone X的18:9、小米MIX的17:9、三星S8的18.5:9。
全面屏手机的屏幕比例如果达到18:9,会比以往的16:9屏幕比例多出12.5%的显示区域。在仅有5—6平方英寸的小屏幕上,显示区域增加超过10%,用户的视觉感受会焕然一新,因此成为营销卖点乃至市场热点。
截至目前,全面屏手机尚处于群雄并起厉兵秣马的阶段,当下科技水平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全面屏,iPhone X“齐刘海”、小米MIX2的“下巴”,三星、华为等手机的 “大胡子”等屏幕异形“特点”,都是手机正面前置摄像头、传感器等无法真正隐藏所导致。
千元机正在成为全面屏主力
全面屏正在加速普及,一个显著信号就是国产千元机型逐渐把全面屏作为标配,千元机型一直都是中国销量最大的价格区间机型。
全球手机产业重镇深圳坐拥产业链配套率高达99%的便利优势,深圳手机厂商抢先推出全面屏千元机型,打破全面屏机型售价普遍在2000元以上的市场局面,有望抢占先机。
荣耀刚刚发布畅玩7X旗舰机型主要卖点之一就是全面屏,厂商预计出货量达到1500万台,这个数量已接近中国市场排名第10-15位厂商的一年总销量。金立则宣布,旗下所有产品线全部机型一律使用全面屏。
平安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全面屏从高端机型逐步向中端机和低端机型渗透,今年全面屏在手机中的渗透率约为8%左右,今后5年有望成为1000元及以上区间的智能手机的标配。2018年到2020年,全面屏手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00%,渗透率有望从24%增加到60%以上,2020年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0亿部。
24日,A股市场全面屏概念股全线飘红,板块整体涨幅接近4%,长信科技、深天马A、TCL集团涨幅均在6%以上,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全面屏热潮的看好。
全面屏带动产业链革新升级
全面屏为何这么受行业重视?不少厂商认为,全面屏是5G到来之间最大的“风口”之一。随着屏幕的提升,不仅仅是屏幕部件的升级,对于手机设计以及相关的元器件、技术创新、内容开发都是一种“倒逼式”促进,从而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更大挑战和升级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屏在结构设计、天线设计、指纹识别、各类传感器、摄像头小型化、听筒小型化、软件UI、显示内容匹配等诸多方面都面临挑战,促进产业链新的技术变革,同时形成新的差异化竞争。
屏幕厂商无疑首当其冲,深天马、华星光电等深圳屏幕厂商也已衔枚疾进努力把握这次机遇,第一次尝试与日韩厂商“扳手腕”。全面屏和所需屏幕材料OLED柔性屏至今紧俏,去年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逾9成产能掌握在三星手中,这也是市场屡屡传出iPhone X产能受限的主因。
截至目前,除了三星、JDI和夏普等日韩厂商量产全面屏,国产京东方的全面屏也已量产,深天马、华星光电的全面屏生产线均在抓紧上马量产,
多家市场机构预计,今年全球全面屏出货量将超过3亿块,明年则有望增加一倍以上。屏幕比例18:9的玻璃切割会消耗更多原材料,生产厂家需要重新排产线及工艺优化,预计短期内全面屏成本将居高不下。
市场机构Countpoint研究主管彼得·理查森等多位市场人士指出,预计到明年二季度之后,高中低端智能手机都将逐步配备全面屏。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