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出炉:五区六部门四企业获评优秀
深圳特区报 记者 窦延文
2023-11-06 08:59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日前,深圳市完成了2022年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五区六部门四企业获评优秀单位。

经市委常委会审定,福田区、光明区、坪山区、罗湖区为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优秀单位;罗湖区、盐田区、光明区、福田区为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龙华区为进步奖单位。市水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为市直部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为进步奖单位。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为进步奖单位。

据悉,自2007年实施环保实绩考核起,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已连续稳定实施16年。考核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持续增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观,巩固生态环境工作大格局,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要平台,也是深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品牌成果。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林志健摄

【读特新闻+】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绿色指挥棒”引领高质量发展

福田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高质量发展向稳向好。GDP首次突破5500亿元大关,地均GDP、地均税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国第一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生态环境实现蝶变。PM2.5降至15.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优水平;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小沙河等河流水质均达优良水体标准,深圳河水质创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

生态建设见绿见美。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福田),福田红树林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评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蝉联全市唯一“中国最美县域”,跃居赛迪“幸福百强区”榜首。

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强。精心守护10万只候鸟迁飞通道,吸引罕见候鸟中华仙鹟首现福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棉凫时隔20年再次踏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土沉香、水蕨现身梅林水库、笔架山。

城区品质焕发魅力。7.8公里新洲红树都市碧道精彩亮相,贯通35.4公里梅林山—银湖山郊野径;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数量达32.3万户、改造总量全市第一;环卫指数测评连续3年全市第一。

罗湖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机制创新探索不断。印发全市首个生态领域改革方案,签订广东省首个“碳普惠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发布全市首个GEP提升方案,全市率先出台实施“低碳先锋城区”行动计划,从源头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绿色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探索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打造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样本。建成全国首家近零碳排放幼儿园——怡景幼儿园、全市首个蒲公英生活垃圾分类体验园。推进全市首个街区型立体慢行系统“围岭公园—东湖连廊天桥”规划建设。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环境信访总量下降10.7%,全市唯一实现连续七年下降。PM2.5浓度降至15.8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是全市唯一没有中度以上污染天气的行政区。举办深圳首届荷花音乐节,建成深圳首条郊野型支流碧道—正坑水碧道,复明全市第一条暗渠—清水河。发现了深圳最大面积的金毛狗群落,凤头䴙䴘结伴而行首次在深圳水库现身。

盐田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影响力卓著的“零碳盐田”。大梅沙近零碳社区获评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双碳”成果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全球推广。率先建成双碳大脑智慧系统,生物圈三号碳中和实验园获全球零碳城市创意铂金奖,万科中心获近零能耗建筑标识,周大福获全国首个黄金珠宝行业产品碳标签认证,沙头角街道办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碳中和机关。

魅力独特的“幸福盐田”。PM2.5年均浓度14.2微克/立方米,低于世卫组织第三阶段目标值;河流水质达Ⅱ类,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污水零直排区、河湖长制长效管理示范区;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海水第一类,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提名案例”。大梅沙生态修复工程入选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沙头角林场获评全省唯一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首个国门生态安全展厅建成开馆。

内涵集约的“品质盐田”。国内率先开展港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成立运营全市首个国际氢能产业园,开展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盐田港成为全球第四个LNG加注枢纽港,四年三获“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大奖。获评国家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五星宜居社区比例全市最高。

龙华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进步单位)

聚焦“提气”。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一站一策”攻坚方案,出台全市首个工地扬尘执法指南,PM2.5、PM10平均浓度降幅分别排名全市第一、第二。

深化“治水”。全区河流水质全面达IV类及以上标准,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新增碧道27公里,实现观澜河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吸引20多种鸟类栖息回归。

打响“无废”。全市率先推出涉疫医疗废物收运“公交站图”模式,创新实施“执法直播”模式,超65万网友观看在线直播执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连续十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倡导“低碳”。成立全市首个“双碳”产业运营中心,出台全市首个区级生态环境领域“双碳”工作方案,全市首个启动“零碳”公园建设,探索林业碳汇、零碳农产品认证等帮扶新模式,构筑双碳试点示范先行标杆。

持续“降耗”。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V2G充电站,建成全市首个地铁分布式光伏车辆段,年供130万度绿色电,减排二氧化碳超1.6万吨/年。

推动“数治”。打造全国首个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深圳(龙华)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数字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更快、更绿的GDP增长。

坪山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优秀单位)

2022年,坪山区获评国家2022年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省大练兵网络知识竞赛第一名;坪山河水质连续4年保持地表水Ⅲ类、在全市五大河流中水质最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8年在全市产业城区排名第一,污染减排等27项考核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4.0%,增速排名全省各县(区)第一。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水青山交出新答卷。全年投入近10亿元治水,消失多年的唐鱼、虎纹蛙重回坪山河,豹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为河岸常客。建成全市跨度最大的工地防尘“天幕”系统,PM10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7天、高于全市水平。“远程喊停”非现场执法模式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正面典型案例,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土壤安全利用率连续8年保持100%。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发展激活新动能。全市首个自主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地,全年减碳量600吨。支持比亚迪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全年减碳量7.04万吨。区政府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获评全市首批党政机关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工地,全年减碳量226吨。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城区,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新建深圳首座区级专类儿童公园——坪山儿童公园等5个公园,建成15条覆盖坪山全域的自然研习步道,82公里远足径郊野径全线贯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均排名全市前列。发现珍珠花等深圳新纪录种及首个以坪山命名的物种“坪山拱背蛛”。举办国内唯一的自然图书奖,马峦山郊野公园自然故事纪录片荣登央视,成功举办全市首个创作型自然观察展——“坪山自然日记”。

光明区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全省唯一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光明区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总牵引,用生态之光点亮科学之城,探索出一条科学与生态同频共振、同步蝶变的生态文明之路,获评生态环境部“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为全省唯一获奖单位,也是该奖项设立9年来全市首个获奖单位。

环境质量提升再创新佳绩。Ⅱ、Ⅲ类优良水体占比首次超90%,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全省唯一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区”。开展“五控”攻坚提升大气质量,涉VOCs企业实现分级精准治理全覆盖。光明环境园、小废水等7大类无废城市设施基本建成或投入运营,光明能源生态园加速建设。

生态空间优化塑造新格局。引入全球顶级机构规划全域空间格局,强力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5大连片产业空间整备113.4万平方米100%完成签约。耕地保护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茅洲河生态修复入选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绿色低碳发展打开新局面。布局建设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8+5”产业集群集聚成势。推进3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新改扩建工业园区绿化率达30%以上。全领域实施高质量、高颜值建设标准,区文化艺术中心斩获“鲁班奖”,279座公园组成“公园生态圈”,200余公里绿道碧道串链织网,公园之区全面建成。

监管服务效能迈上新台阶。健全“1+1+N”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体系、区-街道-社区三级环委会运作机制,环境问题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高效运行,智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全市首个“环保顾问党群服务中心”,环保顾问制度荣获“全国机关基层党建新成就百优奖”。

深圳湾公园晨光 宋学德 摄

市发展和改革委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统筹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组织实施《深圳市用能预算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率先试行用能预算管理。深圳市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突破40%,创历史新高。加快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建设,全市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超78%,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坚强局部电网。制定出台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并获中国日报海外版全文转发,全年新增光伏装机9万千瓦。完成新建充电桩超1.2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12万个,建设规模国内领先。高标准举办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及深圳市2022年节能宣传周,获央视网、人民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影响力持续增强。

积极争取省发展和改革委推荐支持,推动深圳市纳入全国2023年生态文明督查激励城市及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名单。牵头编制深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申报方案并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名单。

市财政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抓投入、拓渠道。市本级安排节能环保等支出255.1亿元,逆势增长7.9%。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全年发行专项债券654亿元,其中30%用于清洁交通、生态环保等项目。继续在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首次推出蓝色债券品种,绿色和蓝色债券共发行26亿元,助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抓改革、强创新。争取财政部出台《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打造美丽中国深圳样板”,深化探索财政支持绿色发展有效路径;推动污水收集处理由“按量付费”向“按效付费”新机制转变。

抓攻坚、提质量。安排水污染治理资金148亿元、大气污染治理资金84亿元,全力支持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助力PM2.5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比例达67.6%,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抓双碳、促转型。推动制定市财政支持“双碳”政策措施,通过7个相关专项资金安排14亿元,支持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应用、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等,构建财政“1+N”政策体系,财政部领导对市财政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抓协同、增活力。聚焦政府与市场协同增效,重构市引导基金投资体系,研究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气候投资等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发挥政府绿色采购对市场的引导功能,全年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占同类产品规模超98%。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规划引领,打造“蓝绿为底、疏密有致、山海连城、花开四季”的生态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的规划策略,编制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谋划打造全域公园城市,让生态空间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可亲近、可感知、可互动。完善生态空间专项规划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严守底线,筑牢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根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以最严格举措保护好城市核心生态资源,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改革赋能,健全生态空间精细化治理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压实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夯实产权制度基础、彰显生态产品价值,持续激发生态文明建设动力。

节约集约,打造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典范。用好存量、立体、海洋三大潜力空间,深入推进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深圳样板”。

市水务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坚持抓固投就是抓经济,推动完成全市生态及水务领域固投262.19亿元、超计划完成26.19亿元,协调解决问题40余项,为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了水务力量。

采取超常规力度和举措,开工建设罗铁、公清等重大水务工程,“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正加速形成,全市储备水量最高达3.97亿立方米,最高应急储备约70天。

健全“双转变、双提升”工作体系,推进水环境质量全面达优,新增污水处理规模62.8万吨/日,固戍二期获得FIDIC全球工程项目奖;21个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比例达95.2%,优良河长提升至714.2公里、占比67.6%,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

大力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累计建成碧道605公里,东江取水口、光明湖获评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市民亲水乐水的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认真履行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实现50万立方米每日的供水压减目标,圆满完成抗旱保供水任务;成功防御27场暴雨、6场台风,有力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成功举办首届全国节水创新发展大会,入选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6.71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4%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搭建“1+3+N”的水务数据治理框架,上线试运行水旱灾害防御等6个重点业务应用模块,数字孪生深圳河湾流域建设在水利部先行先试中期评估中获评优秀。

市国资委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以“绿色金融”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国信证券发行绿债等募集480亿元,高新投、担保集团等向673家中小微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超70亿元,支撑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以“产业投资”布局重大环保项目。全国首单清洁能源公募REITs“鹏华深圳能源REIT”成功上市,助力大湾区清洁能源调峰电力项目建设。深高速收购利赛环保70%股权,扩大生物质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

以“科技创新”牵引绿色转型升级。环水“深水云脑”获工信部5G应用一等奖,燃气集团获工信部认定燃气行业重点实验室,深圳环保等7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赋能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性研究。

以“场景应用”助力低碳城市建设。燃气集团在城中村、地铁站等分别建设首个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9600万度。深超总片区13个项目获评高星级绿建,C塔通过国际领先绿建评估体系LEED金级预认证。赛格科技园等6个项目入选近零碳试点,探索“近零碳”建设路径。

以“示范担当”推广绿色发展经验。巴士集团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分享“净零交通系统”经验。深圳港四年三获“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入选《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

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成品油质量监管领跑全省。首创成品油质量“快检+管办服”监管新机制,做到“即抽、即检、即告、即处理”。全覆盖抽检成品油1918批次,完成率达191.8%,合格率达99.89%。全市打击非法成品油专项行动立案数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市监、公安部门联合侦破“12.10劣质柴油案”,获覃伟中市长批示肯定。

VOCs产品治理再上新台阶。扩大涉VOCs产品范围,共抽查640批次,完成率达182.9%,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查处罚没11.2万元;完成锅炉能效测试372台,指导改造26台。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超前完成。全市排查重点耕地地块8838亩,提前完成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00%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任务目标,特区内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

塑料污染治理向纵深发展。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监督抽查共220批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办383宗案件,罚没31.5万元。推动治理纵深发展,联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推动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首次引入可降解塑料快速鉴别技术,快检267批次,合格率为96.6%。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进步单位)

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做深做细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基层做深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全市近5900个住宅区(城中村)全部完成楼层撤桶工作,优化提升2.1万余个密闭化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各类收运车辆3200多台,建成垃圾分类科普场馆26个,厨余垃圾分类率提高至27.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7.2%,在住建部评估中,深圳市在超特大型城市中排名第3,比去年上升1名。

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提质提效。光明、龙华能源生态园全面开工,完成平湖能源生态园二期改造提升。完成光明田寮填埋场开挖搬迁,释放2.25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全市累计推广使用4603辆纯电动环卫车,推广应用率达86.5%。升级改造各类公共厕所307座;实现全市2万余个投放点、5万余名志愿督导和社会监督人员及872台垃圾分类清运车辆、130余座垃圾分类处理点的在线监管。

公园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出台《深圳市公园城市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完成26个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着力打造“鹏城万里”绿道品牌,新建改造绿道368公里,其中以纯生态方式打造远足径郊野径248公里。出台加强树木保护系列制度,对树木迁移砍伐“提级把关、从严监管”,建立城市树木、绿地管理“一张图”,共录入各类树木293万余株。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进步单位)

严打炸街噪音污染,还市民一方宁静。针对“炸街”“飙车”噪音扰民问题,我局联合多警种追查。2022年共查处炸街、飙车等违法6230宗,同比上升160%,炸街警情下降40%;查处5323人,其中刑事拘留7人、治安拘留241人。发布全市禁鸣公告,进行“一路一策”重点整治;共查处乱鸣喇叭行为12312宗,同比上升182%。

严管尾气污染,还市民一个深圳蓝天。我们围绕“人、车、路、灯”四要素综合治理,大大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在东部推行预约通行,倡导绿色出行;与生态局检测机动车231.7万辆,超额10倍完成任务。积极推广新能源货车,货运物流电动化率全国最高。严管“绿色物流区”,超额26倍完成泥头车检查任务。为生态局提供信息数据近200万条,为环境监测提供支撑。完成738个堵点治理,实现约550公里绿波带平峰提速25%以上,年均节约油耗约13.5万吨。

严查黑烟车,创新实现电子抓拍。与市生态局联合发布机动车排气污染执法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启用146套尾气超标抓拍设备,创新采用非现场执法方式查处黑烟车3489宗。

全力保障水污染治理工程。2022年,深圳市水质提质、雨污分流、节流治污、海绵城市等项目全面开工,我局全力保障了1007项海绵城市、422项水污染治理工程如期完工。

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携手共建“绿色低碳世界级机场群”。2022年,深圳机场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主席会议,联合香港、澳门、广州、珠海机场,以“携手共建绿色低碳世界级机场群”为主题,积极谋划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探索制定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标准,为我国民航可持续发展贡献大湾区智慧。

获得“中国绿色饭店”最高级别认证。深圳机场希尔顿逸林酒店以“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安全健康”的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和经营全过程,实现“绿色、低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得行业及评审专家一致认可,2022年被评为最高级别“五叶级(5A)”中国绿色饭店。

获得“可持续性示范企业”最高级别荣誉。机场集团2022年直接及间接减碳达9.28万吨,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达1300万度,全年新增新能源车辆占比达98%,空侧、陆侧充电桩数量突破2700个,建成了国内空港最大充电桩群,获评为深圳市“五星级”最高级别“可持续性示范企业”,是继2021年获得“深圳可持续发展大奖(环境类)”后的再次得奖。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2022年,深圳能源集团圆满完成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任务18项,考核意见3条。企业环保设施全年运行稳定,妈湾电厂各项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标准,东部电力氮氧化物年均浓度仅占国标限值的四分之一;企业环保管理保持高水准,连续获得环境信用评价最高评级,其中河源电厂自参评以来,连续12年获得省级“绿牌”称号。

为深圳无害化焚烧处理645万吨生活垃圾,排放稳定优于欧盟标准,深能环保获“深圳可持续发展示范企业”、“深圳质量标杆”等荣誉;旗下宝安能源生态园获评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南山能源生态园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称号。

积极发展风、光等传统可再生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646万千瓦,装机占比37.8%;加速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落地,“妈湾电厂制氢加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全国首台氢燃料垃圾转运车投入试运;大力推进深圳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深圳区域自建8个光伏项目,装机规模14.3万千瓦。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获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企社会责任:绿色低碳篇”十佳案例,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深圳赛区特等奖、全国三等奖等荣誉。

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同心抗疫,建立危机应对新防线。历经三年抗疫磨砺,建立长效应对机制,让2000万深圳市民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危机时,拥有可信赖的“水保障”。

网格管理,树立水务服务新标杆。在全国率先推行供排水管理进小区,创建100个优饮水和污水零直排双达标小区,打造半小时服务圈。

治理攻坚,营造生态环境新风景。全力提升工作效能,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36.8万吨,汛期污染强度下降50%。深圳河河口水质接近Ⅲ类,茅洲河(光明段)入选首批全国美丽河湖。

三生融合,打造环境设施新典范。固戍水质净化厂二期入围全球工程项目最高奖“菲迪克奖”;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打造全过程智慧运营示范;布吉水质净化厂筑就厂城融合社区共建的标杆。现代化水务基础设施,成为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固废处置,跑出无废城市新赛道。高效处理处置城市污泥、厨余等湿垃圾,通过前端协同、后端循环的创新模式,破解固废围城的重大难题,实现环境治理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数字赋能,开启智慧生态新速度。建成深水云脑1.0,实现全业务链一网智管,让服务到家门,让出门更放心。斩获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和荣誉。第八届绿色发展论坛的“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和优秀技术、案例”等。

公交+全民碳路。巴士集团公交+碳普惠项目继《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正式发布之后,2022年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巴士集团联合深圳通公司推动开发、上线深碳通“全民碳路”平台,推动实现深圳首批碳普惠减排量交易,至此深圳实现了首个持续可循环的低碳出行生态场景。截至2023年3月,碳普惠授权用户突破836万,授权用户累计碳减排量45万吨。

建设近零碳排放交通示范项目。巴士集团全力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进一步编制了《“星”标杆行动升级方案——“绿电真0”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升级双碳行动方案中的“星”标杆行动,推广建设近零碳排放交通示范项目。完成中山园北近零碳排放场站建设,年发电量约14.81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47吨。在水质厂和沙头充电站继续推进近零碳排放交通示范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399.68KWP,预计年发电量为39.95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79吨。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进步单位)

绿色治理方面,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进一步健全环保制度体系,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创新,2022年蝉联“大湾区上市公司绿色治理TOP20”荣誉。

公路建设方面,切实推进水土保持、噪声及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三集中”原则对重点场所实施封闭式施工,落实“八个必须”降噪措施与“7个100%”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工地推动使用LNG、纯电动泥头车与清洁能源工程机械。建设项目加强BIM技术应用,优化施工工序,落实环保设备,助力在建项目绿色环保、节能高效。

公路运营方面,2022年制定“一路一策”方案,系统开展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在各条直管路段共铺设低噪声路面14522平方米,累计修建声屏障766米。深高速积极推广ETC,2022年共开具123.33万张电子发票,减少纸张消耗与机动车怠速污染物排放。各路段更换使用LED节能照明系统,并利用无人机与新能源车辆进行巡检。各收费站开展节水、节电、节气改造工程,多维度节能降耗,推动深高速收费公路主业绿色低碳运营。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