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湾作为优秀案例在全国“美丽海湾”大会上推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肖思琪 文/图
2023-10-25 20:19

2023年10月25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山东淄博隆重召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代表深圳大鹏湾就“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成效、经验启示作交流分享。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大鹏湾“美丽海湾”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自2022年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案例以来,大鹏湾探索形成一线发达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建设“美丽海湾”的示范样板,大鹏湾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扩大高品质的亲海空间,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国内海湾高品质建设提供借鉴。

大鹏湾以建设“美丽海湾”为主线,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海湾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全面提升海洋环境质量,深入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型“美丽海湾”,为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深圳市高位谋划“美丽海湾”建设,全面提升大鹏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围绕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制定《大鹏新区高品质“美丽海湾”规划》《大鹏新区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暨“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沙滩管理工作规则》《盐田区陆海统筹水质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及方案,将“美丽海湾”指标要求与治污保洁工程、污染防治任务有效融合,相关指标纳入市、区两级生态文明建设督办及考核,全面加强近岸海域、岸线、沙滩、滩涂的管理,构建海陆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水清滩净—深入推进海湾污染防治攻坚

完善大鹏湾区域内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小区排水管网接驳,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双转变、双提升”,大鹏湾污水基本实现100%收集。建立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机制,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实施入海排口“查、测、溯、治”闭环管理,湾内6个入海排污口和123个雨水排放口水质全部达标。建立海洋垃圾“市级调度-区级响应-街道落实”三级响应处理模式,形成生态、城管、海事、街道等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海洋垃圾打捞、转运、处置环节无缝连接,开展大鹏湾专项清漂行动,累计清理海洋垃圾约523吨。清退海水养殖占海面积约47公顷,清退后渔排海域无机氮指标大幅下降,水质显著提升,为高端海洋产业发展腾出优质海域发展空间。构建“3+N+1”休闲船舶一体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纳管并备案休闲船舶396艘,打通休闲船舶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

鱼鸥翔集—高规格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打造全国首个以珊瑚保育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完成27603.6空方、共688个人工鱼礁礁体投放,拟通过种植10万株珊瑚,实现海底珊瑚育林。持续保育海洋珊瑚典型生境,累计种植珊瑚6万余株,大澳湾区域珊瑚生态系统得到显著修复,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落户大鹏,中国珊瑚普查广东站在大鹏启动。开展海陆重点区域典型生境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海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8种,建立大鹏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管理平台,汇总海域调查线路、物种信息、影像数据等,为评估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依据。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超600万元,投放鱼虾贝苗超6000万尾,湾区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和游泳生物等生物种类均有所增加。

人海和谐—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亲海空间

对湾内31个沙滩实施分类管理,推动官湖、金沙湾等沙滩岸线常态化修复,下沙海水浴场水质和健康指数持续为优,推动大小梅沙等重点沙滩提质扩容,大梅沙海滨公园项目入选广东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着力提升亲海空间生态体验。推进沿海岸线月亮湾东段、沙鱼涌段、官湖东段等生态海堤建设;建成“世界第一长”海滨栈道,连点成线完成总长69公里盐田半山公园带;建成4.35公里环大鹏湾海岸“深圳最美公路”,串联沿岸玫瑰海岸、沙鱼涌、金沙湾等旅游景区,打造深圳最美滨海休闲景观走廊。依托大鹏湾山海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发布“生态大鹏”最美打卡点,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稳定“双增长”,2022年大鹏新区旅游业收入70.9亿元,较2020年增长6.9%;2021年度大鹏新区和盐田区GEP较2020年分别增长2.45%和5.51%,生态价值取得明显提升。

科技赋能—创新海陆统筹环境监管手段

首创无人机巡查近岸海域环境监管新机制,基于智能机场建立每天24小时无人机自动巡查体系,建设固定路线巡航+指点飞行详察的“地空一体远程调度巡查系统”,建立海漂垃圾、海面油污、海域赤潮的“三海”科技监管新模式,实现海岸线和半径8公里近岸海域远程调度全覆盖监管,获得央视新闻周刊报道点赞。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区县级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纵向对接市智慧环保平台,横向连接各区级部门数据,形成海洋专题图层,实现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应急、生物资源等生态要素的可视、可测、可控。同时在涉海五部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联合执法、联合督察”四大常态化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5+11”跨部门联动闭环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大鹏湾生态环境监管合力,先后联合查处了盗采野生珊瑚案、潜水电鱼案,通过在大鹏湾海域种植珊瑚的替代性修复方式开启深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先例。

改革示范—推动海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制定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率先开展海洋GEP核算,签订深圳首个LNG冷能利用试点项目,盐田港岸电覆盖率达85%,岸电使用率国内领先,助推海湾绿色高质量发展。印发国内首个区县级《降碳减污协同指数》,从环境质量、碳排放水平等5个维度,构建16项指标体系,为系统推进降碳减污工作提供指引。推动沿海社区建设近零碳排放典型示范工程,大梅沙社区成功入选“全球绿色繁荣社区”全国3个试点社区之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以小梅沙片区为试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引入统一市场主体,推动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融合发展,全面开展小梅沙河流域生态修复、海域保护开发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项目,打造国际一流的环境品质,成为深圳市首个且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滨海旅游度假区EOD模式项目。

共建共享—强化海湾治理多元合作

构建“政府推动、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美丽海湾”共建共享平台,设立深圳市盐田生态环保基金会、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培育设立11家海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组建近百人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坚持“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南澳)海上龙舟赛,大梅沙国际水上运动中心、金沙湾国际乐园等海湾亲海运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发起红树林保护募捐,举办“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海底清洁·废网共创”、“蓝色集结号-守护大鹏百里海岸线”等活动,全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海湾”建设。由深圳报业集团携手海洋环保组织,设置水下摄像头全年24小时直播海底珊瑚实况,在大鹏湾拍摄到野外霜鹿角珊瑚产卵画面,向市民宣传珊瑚保护理念和珊瑚种植成效。以大鹏湾海洋产业发展为样板辐射周边区域,推动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落户大鹏。

图源:读特融媒实验室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肖思琪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