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深圳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专家发言摘要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玥
2023-10-24 11:26

10月18日,深圳市社科理论界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各领域专家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畅谈学习体会和贯彻落实思路。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现刊发部分专家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10月18日,深圳市社科理论界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建:

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文化主体性体现了本土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坚守与延续,中华文化立场强调了文化认知的本体所在,彰显的是中华文化的认同自觉、价值自立、精神自主。涵养和延续文化价值观念,在于确立与激活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国历史和实际出发认识、定义中国,观察和理解世界。事实上,在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时,中国的学科学术话语必须做出自主的回答,文化主体性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根基。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根本上是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秉持独立自主、开放包容的精神,打破西方知识体系垄断,解构西方“话语中心主义”。文化自觉首要在于坚守文化自主立场,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宝库中吸取精华、汲取力量,丰厚自身文化底蕴,建构立足学术前沿、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实现贯通与融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扎根的进程,也在实践上促进了现代中国知识体系的塑形,使体现民族性的中国学术逐渐彰显出科学性和时代性。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提升适应新时代、新条件的自主性能力,这是一种将自身的历史、现实充分主体化的能力,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其中必有之义。需要摆正两个方面的认知:其一是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不能把“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不能把文化传统当作现代化的“敌人”。其二是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发挥融通古今中外文化、增进不同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施展贯通传统中国学问与现代中国学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建新: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体系中又一光辉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针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系统性论述,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则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大法宝。“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等“硬需要”,还包括其衍生的“软需要”,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和高效文化供给需要,就必须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软实力”锻造文化“硬品牌”。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善于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注重推陈出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推出一系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底蕴的文化产品,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坚持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新动能。文化数字化不仅是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策略,也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坚持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双向赋能,激发数字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技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姚亮:

建立以产出为目标的深圳题材文学奖助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其中三个“着力”直接对文化创新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自信的指南针,深圳文化自信的提升无疑应该由此着眼与着手。

深圳过去积淀了不少历史文化,而今天的深圳应该有新的文化,也就是深圳人在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化进程中持续创造的文化,这种新文化是深圳形象的关键所在,而文学创作与研究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文化成型的整理者、加工者,是形象的重塑者、阐释者,其成果将为文化自信提供底气,为文化产业、文化传播与交流夯实基础。其中深圳题材的写作和作品研究又是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因为它们直接塑造和传播深圳的形象。因此,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建立以产出为目标的深圳题材文学创作与研究奖助体系,围绕创造深圳新文化、塑造深圳形象、提升深圳文化自信发力,让更多有心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建立以产出为目标的深圳题材文学创作与研究奖助体系,大力支持深圳作家创作深圳题材作品、深圳学者研究深圳题材作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塑造深圳文化形象、提升深圳文化自信,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是深圳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践履,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实,也是建设“深圳学派”的题中之义。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贺江:

深圳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最成功的典型代表,深圳文学与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口号,享誉全国。但长期以来,深圳的经济建设成就更吸引人,有些人为了表现深圳在短短40多年里创造的奇迹,将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说成是“小渔村”,这是对深圳的“误解”。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才能破除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更好地弘扬科学文化。

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能发掘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经验,探讨新时代之下深圳精神的现代书写;要能对新时代深圳文学进行总体关照和系统梳理,在新时代文学经典的审美标准之下确立深圳文学经典作家及作品,从而发出“深圳的声音”,扩大深圳学派的影响力。40多年的深圳文学史,已经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作家,比如邓一光、杨争光、刘西鸿等,我们需要对这些作家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深圳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湾区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深圳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周笑冰: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结和行动指南,在党的文化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增强了党对文化建设的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不仅要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更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翔:

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以文化人、以文育才、以文强市,首先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筑牢思想政治根基,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师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实“七个着力”要求,深入践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方法,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优势,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价值观塑造摆在人才培养首位、铸魂时代新人,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屹立世界学术之林,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承重墙”,弘扬红色基因和深圳精神、积极服务城市和社会文化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窗口、勇当新时代新文化先锋的实践中,作出深圳高校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圳高校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强化学术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推动国际合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桥梁。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陈能军:

增强文化自觉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深圳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在深圳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过程中,需要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要坚持创新驱动的文化战略。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早已把创新思维融入了城市建设理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倡导的文化创新精神与深圳城市文化定位十分契合。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创新平台和机会,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对于深圳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范例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保持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既要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又要坚守本土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深圳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对话与融合。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于长江:

吃透思想内涵 领悟精神实质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担负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北京大学一向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人才保障,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持。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理论观点上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在实践中是学校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南,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我们指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必将启迪和激励广大高校师生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北大深研院师生正在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讨,结合现实实际,吃透思想内涵,领悟精神实质,达到真懂真信真用,努力把这一新时代文化思想内化转化为学校师生具体工作和学习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北大深研院把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寓于日常学生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管理中。在学生评优评奖等方面,明确标准和导向,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在学生党团组织活动、骨干培训、文体活动中,贯穿着立德树人主线,倡导社会实践,注重国情教育,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美德;针对深圳校区国际化程度高、外国师生人数较多的特点,在国际化交流和交往中,鼓励师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准确、客观、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立场,表述中国理念,在国际化语境下体现平视世界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