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在深圳: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创院15周年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可佳
2023-10-23 20:52

10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英文简称“STL”)迎来了创办15周年庆典。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海雷,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谭文长,STL创院院长、现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哲玮,STL名誉副院长严思德(Stephen Yandle),STL执行院长Mark Feldman,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安晓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戚国伟,党委副书记邹月娴等出席庆典,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关心STL的师生、校友、朋友相聚在国际法学院大楼,共襄盛举,共话未来。

2008年创院典礼

15年前,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国家急需一批具有国际法律知识、拥有独立涉外工作能力和资格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在中国设立一所专门从事涉外法学教育的法学院,提供高水准、国际化的法学教育。2007年,海闻飞赴纽约,邀请康奈尔大学第11任校长、法学教授杰弗里· 雷蒙(Jeffrey Lehman)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2008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举办创院典礼。在深圳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一颗关于法学教育的种子破土而出,“世界上第一所跨国法学院”从此扎根。时至今日,STL仍然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将美国专业法学教育(J.D.)和中国法律硕士两种培养模式和内容相结合,致力于跨国法学教育的法学院。15年间,这里走出上千位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法律人才。从戊子到癸卯,STL风雨历程,从未停止在中国法学教育的创业路上力图实现创新与突破。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致辞

融合教育,学贯中西

STL作为全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完整的普通法J.D.(Juris Doctor)和中国法双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法学院,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须在四年里以两种语言同时学习普通法和中国法。两个学位的课程设置兼顾中国法和外国法的理论深度,同时高度前瞻性地关注实践需要,内容包括了完整的中国法律硕士课程和完整的美国法J.D.课程。

“原告为什么要向被告提起诉讼?”

“法院做出该判决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稍微改变一下事实,你觉得法官的判决结果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被告的律师,你会如何反驳原告?”

“现在,请你转换角色,成为原告的律师,反驳刚刚你所提出的观点。”

这种基于案例的连环式“cold call”(随机提问)发生在STL学生们每天经历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的J.D.课堂上。课前,学生们需要细致地阅读、分析几十页全英文的案例材料,以便上课时能够灵活应对老师的细致提问,并与老师展开“交锋”。案例材料中并不起眼的事实细节可能成为老师“夺命发问”的起点。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学生们往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准备。通过教授提问引导学生对比与辨析案例,刺激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意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全面审视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普通法课堂

中国法课堂

STL的中国法课程也尝试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把内容基础课也变成了讨论课,在此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规范的生产过程,而非以旁观者的姿态被动接受知识,实为“到法律里面去学习法律”。中国法课程设置也不同于传统的法学院,更加重视将法学专业课程与实务技能课程匹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共通性法律技能的理解与应用。J.D.教育与中国法教育相辅相成,使得STL的法学教育呈现出跨国比较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能应对新时代挑战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

扎根本土,面向世界

STL独特的法律教育项目依赖于高度国际化的师资队伍,60%以上常驻深圳的老师都是外籍,国际师资团队构成天然的跨国法律智库。学院的全职教师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并在全球范围内(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各国际仲裁机构等)承担重要的社会和学术职务。定期客座教授包括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乔治城大学、北京大学校本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的知名学者,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法官和律师。STL教授的许多研究不仅直接服务于中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为全球性的新兴法律和政策问题贡献智慧,形成了一个罕有其匹的国际法律智库。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在STL15周年庆致辞中提到,国际法学院的众多老师担任了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员,不断助力于解决跨境纠纷。他们不仅全身心致力于法学教育,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法律实务领域,为中国国际仲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架起了连接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的桥梁,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据悉,STL目前有九位校友全职加入了深圳国际仲裁院,至少50位在校生曾于深国仲实习。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在国法十五周年庆典上致辞

2018级硕士研究生梁震(右二)于最高人民法院实习

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睿园(左一)、王昕媛(右一)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实习

十五年来,学院招生规模从第一届的54名学生扩大到目前每届稳定招生150人左右(入学方式含推荐免试和全国法律硕士联考)。STL共培养毕业生千余人,近5年毕业生留深率为25%。创院以来,STL积极展开与本地政府部门、工商行业和公益组织等各方面深层次合作,为前海、深圳和大湾区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创中心等提供第一流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和学术研究支撑。此外,国际法学院部分校友和学生进入包括联合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组织工作或实习,扩大了中国法治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国法学生前往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参观

国际法学院2023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参访深国仲

南北联动,共创未来

22年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落地深圳,在深圳改革创新、敢想敢干精神的浸润下茁壮成长,走出一条大胆探索的高等教育新路径。15年前,北京大学率先洞见国家法治建设对于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主动走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在深圳创立国际法学院。2021年,深圳从率先建设“一流法治城市”到升级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今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率团赴深圳,会见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十五周年活动合影

15年来,STL不仅完整引进了美国法Juris Doctor(“J.D.”)项目,同时也创新发展了中国法法律硕士教育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和普通法双学位项目。在新的五年发展周期,STL将积极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持续探索、反思、重塑专业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培养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供给高质量研究成果,更深度地融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同时,STL作为北京大学在深圳建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也将与本部法学院加强南北联动,更好地整合北京大学与深圳和大湾区的资源,深化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合作,为推动中国法治事业、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北大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可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