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张龙平
2023-09-19 1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而在其中,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唤起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至关重要。港澳同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相近,粤港澳三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书写了历史,保存了共同历史记忆,重塑这些共同历史记忆,对于促进粤港澳三地的“人心凝聚”,推动港澳“人心回归”,构筑起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粤港澳样本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地区共同历史记忆的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文明史、近代抗争史和党的奋斗史三个历史维度展现了香港同胞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对于理解与认识粤港澳三地的共同历史记忆具有重要启示。从中华文明史去观察,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生活在岭南大地的古越族是粤港澳三地的共同祖先,秦统一岭南之后,粤港澳共同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岭南先民与南迁的华夏先民一道共同开发、建设、守卫岭南,逐步形成了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同时保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岭南文化,在典章制度、宗族组织、农业生产、手工技艺、文化典籍、学术思想、宗教信仰、对外交往,以及语言、文学、艺术、建筑、民俗、节庆、饮食等诸多方面共通共融,成为粤港澳三地共同文明史记忆。从近代抗争史去观察,无论是从西方殖民者入侵港澳的“港澳视角”,还是从中华民族整体反抗外敌入侵的“中华民族视角”,都能看到粤港澳同胞一道共同抵御外敌、救亡图存、革新求变,在两次鸦片战争、英占港九和新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省港大罢工、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粤港澳同胞的身影,也成为粤港澳三地共同抗争史记忆。从党的奋斗史去观察,从党成立初期,依托港澳的工人运动在港澳发展进步力量,建立办事机构;到抗战时期,依托八路军驻港办事处、港九大队等坚持华南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依托香港分局、东江纵队,建立南方革命的指挥中心;再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启动“东江水供港”“三趟快车”;一直到港澳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爱国者治港治澳原则全面确立,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成为粤港澳三地的共同历史记忆。

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历史形成的结果,中华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培育了革故鼎新、勇于发明的伟大创造精神,勤劳坚韧、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向往美好、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精神,共同创造了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些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涵。粤港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与各民族一道共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粤港澳三地在中华文明史、近代抗争史、党的奋斗史中所留下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生成的重要见证,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一脉。所以,在今天,无论是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视角,还是从促进港澳“人心回归”的港澳视角,重温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可以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依据、动力源泉、路径选择,也将成为衡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港澳两地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以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作为突破口,更是抵御殖民历史记忆风险,实现港澳稳定繁荣、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值得粤港澳三地高度重视。

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为了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首先,需要进一步挖掘、保存、利用粤港澳地区的历史记忆遗存,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粤港澳地区留下丰富的考古、实物、文献遗存,挖掘、搜集、整理这些历史遗存,展现历史遗存中的中华民族共同性,体现粤港澳三地交往交流交融的特征,将为强化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提供重要载体。

其次,需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粤港澳地区的传承传播,相关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艺术馆可增加中华文化的展陈频次,积极推进粤港澳青少年到祖国内地历史文化场域考察,现场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共同历史记忆的体验感。

再次,发挥教育对于增强共同历史记忆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地区的中国历史科教育,推进中国历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全覆盖,推进中国历史科在初高中阶段的全面“必修科”地位,倡导内地与港澳合编中国历史教材,增进粤港澳三地中国历史科师生交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引,多维度强化对共同历史记忆的内容教育。

最后是积极稳妥推行港澳地区的“去殖民记忆”系统工程,以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取代殖民历史记忆,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对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元素”“符号”“仪式”“标识”“图像”“制度”等物质与精神遗存进行优化,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中去消弭恋殖的因子,让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成为粤港澳的共有精神家园,让爱国主义始终成为粤港澳的主流价值。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粤港澳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2VMZ007)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粤港澳共同历史记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