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327期 │ 梧桐山下的“宝藏”
晶报记者 余梓宏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2023-09-06 08:46

林氏藏品店的主理人大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五六点,他都要记录下窗外梧桐山的景色和鸟叫声,同时根据当时的心情,播放一张黑胶唱片。8月31日上午,超强台风“苏拉”来袭的前一天,他的记录是,“此刻没有一只鸟在叫”,背景音乐是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

8月30日,我和大林预约了要前往参观他的林氏藏品店。藏品店位于罗湖的桐馨园,从地铁梧桐山南站下车后,还得转乘公交车再坐一站,穿过一条隧道后很快就能下车。下车后还要步行一小段,等待一个漫长的红绿灯。你能感受到这周边幽静的气息,一边是深圳河,另一边就是梧桐山脚。背靠梧桐山的桐馨园是个1998年建成的老小区,走进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长长的斜坡。要到藏品店所在的楼栋,还得折返方向再爬一个坡。

林氏藏品店并不大,有一百来平米。墙维持着刚建成时的毛坯状态,但挂满了各式各样不同风格的画作,营造出了独特的美感。一排开放式的书架靠墙而立,整整齐齐地摆着各式旧杂志、旧书和黑胶唱片,上面贴着大林写好的标签。还有一些很难分类的旧物,比如大林在1970年获颁的小学毕业证书。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岁月痕迹。我随手就翻出了经典港片《半斤八两》的原声黑胶唱片,以及一百多年前欧洲的铜版画。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林是香港人,移居深圳已经20多年了。大林说,他从小很喜欢收集旧物。随着时间的累积,在十多年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喜好的方向,他现在收集的很多旧物,其实都是在为“拼亭文化”而服务。

1

“这幅图讲的是但丁《神曲》中的一个夺权和背叛故事”,大林拿出了他刚刚装裱的一幅来自欧洲的铜版画,仔细地向我复述了他了解到的这幅图背后一连串的故事。

什么是“拼亭文化”?这其实是大林的独创。他说,“拼亭文化”就是把它的英文“Printing Culture”一个取音一个取义得出来。大林曾写过一段文字介绍:“拼亭文化将距今有一段时间的、老一代的印刷品重新装裱和排列,使其产生新的文化意义及历史价值。当纸本收藏丰富到了一定的程度,将纸张单独装裱起来后便产生了新的装饰功能,又极具观赏性,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的收藏价值,甚至可以将一些珍贵的散页精心保存下来,更利于流传。”

大林承认,这个解释其实有点让人费解。而从更为通俗的角度来说,“拼亭文化”就是把一些旧画册等具有年份出版物里带有图画的散页专门装裱起来,用于收藏和欣赏。

大林还拿来了那天他刚刚无意间翻出来的一张德文版的月历,上面有一幅德国画家的画作,这位画家并不是特别有名,他出生年份是1881年,“正好跟鲁迅、毕加索同一年出生”,大林说,他也忘记他是从哪里收集到了这么一张单独的月历,但他仔细端详了上面的画作,和深入搜寻了这位画家的生平后,就有想要把它装裱起来的愿望。

旧事物时常带给他触动。有些坚固的东西在岁月的洗刷中更显珍贵。在移居内地后,大林曾经和朋友一起做过一个画廊,和艺术圈有了很多的接触,也重新刷新了自己对艺术的认识。那时候看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的画作标价就是万元起步,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合理。而他做“拼亭文化”的初衷,就是唤醒大家对旧印刷品中图画部分的欣赏,因为它们其实包含了许多的“见识”,而这些见识是从别处很难获得的。大林从国内国外收集了很多的散页,他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散页里图画的信息,并做好年份和内容的标注。“虽然很多标注完,我也都忘记了,但这个过程我却乐在其中,这个过程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大林说,他从小每天睡眠的时间就特别短,可能只有两到四小时,自觉比别人多了很多的时间,就把时间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

没有深圳的T街,也许就未必会诞生“拼亭文化”。13年前,大林就开始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T街创意市集摆摊,卖自己收集的印刷品,而T街本身就给各式各样的艺术想法提供了可实践的空间,大林就是在摆摊的过程中逐渐萌生了做“拼亭文化”的想法,把每件藏品背后最实在的内容挖掘给大家。抱着这个想法,大林在T街一做就是十几年,每两周摆一次摊,成为他坚定不移的时间坐标,“有时候在国外,也会想着摆摊的时间快到了,要回来了。”

大林一开始摆摊做“拼亭文化”,很多人都会问大林,这不就是一张印刷品吗,会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吗?大林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渐渐的,开始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人就从“拼亭文化”开始尝试去了解印刷品本身的价值,甚至“拼亭”是他们艺术鉴赏和收藏的开端。

2

大林在我到访的前一晚,住在了藏品店里,他在一个放满藏品的房间里整理出了一小块能打地铺的空间。其实,他的家并不远,就在莲塘,但有时候为了更方便照料、整理藏品,他会睡在这里。“不想让自己像上班一样,要从家到这里来,心反而不能安定。”店里有投影仪和屏幕,在落地窗前还有一个煮茶的茶座,大林常常一边煮茶,一边看电影。还有一个厨房,有时候他会煮上几道菜来接待访客。这里就像是大林一个接待朋友的地方。有些大林在T街上认识的朋友,觉得看摊位上的东西不过瘾,就会过来拜访,看一看大林收集的东西。

每一份装裱好的印刷品,上面都有大林标好的价格,基本是几百块不等。我问大林,你是怎么判断每一份“拼亭”的价值的?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我帮忙取了两本账本,上面记录了近十年来大林售出的“拼亭”和黑胶的价格,用了两种颜色的标签字区别开来。他说,答案就在账本里,他用将近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每一笔售出的价格,都是有零有整的,遇到拿不准的,他就根据过去他售出的价格,来综合判断该如何给一份“拼亭”定价。

“每一张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让我找第二张出来,非常难。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的品相和遭遇都各有不同。而且,只有能给我带来新鲜感和感触的图画,我才会选择装裱起来。”大林说,搜集回来的散页只是原材料,经过他的筛选和鉴定,以及裁剪和装裱,才成为可售出的“产品”。而且这件事,是急不来的。大林说,他其实是有点“自私”的,每张“拼亭”,他都会先尽量吸取里面的信息。它们经历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感、图画的稀缺性,甚至图像背后的故事等等,都会让大林在仔细了解过后给它们定下不同的价格。

最初摆摊时,大林的标价并不高,可能几十块还带装裱。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大林已经能很好地判断哪一些印刷品会有很多人感兴趣,这也让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定价模式。但由于“拼亭文化”的小众性,有不少人都曾对大林说,他后来定的价格有些过高了。但大林的想法是,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就像一瓶可乐,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售价,完全取决于你的认可与否。大林做过很多份工作,最后一份“正式”的工作是股票经纪。他看到过很多被炒到很高的股票,在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文不值。这也让他意识到,所谓的价值,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人为赋予的。

大林坦言,相比起艺术画作而言,这些印刷品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买回去肯定是没有多少升值空间的。他也知道,很多人都是冲动消费。但冲动消费的本身或许就是有所触动。在大林看来,与其说是人们在挑选这些印刷品,其实这些印刷品同样在挑选受众。大林回忆说,有一次出国,在一个很繁华的市中心,突然在一个转角处,就进入到很宁静的一条街,这条街上甚至还有专门卖钓鱼书籍的书店。所谓小众,实际上都有着自己一个小小的引力世界。

“那你有没有绝对不卖的藏品?”我问大林。他回答说没有。“只有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我才会拿出来,如果卖自己都觉得差劲的东西,那不可能长久的,也会很快让我感到没意思和厌倦。”在T街,曾经有人看到大林的东西有挺多人喜欢,因此效仿他搜罗一些旧杂志,卖其中一些“拼亭”,但最终都没有做下去。大林说,如果要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生意来做,其实根本没法做。虽然他详细地记录了每一笔卖出的价格,但他却从来没有记下东西买回来的价钱。大林自嘲说,自己是病态般地买这些东西,“这是没办法计算的,如果真的要算,我的投入绝对要比收入要多得多。”前不久,大林去海外搜集“原材料”,结果骑单车外出的时候意外摔伤了腿,躺在床上好几天才恢复,这都是他意想不到所要付出的代价。

“物归原位”,大林觉得,比起占有这些东西,他更像是一个过渡站,只是希望尽可能地整理和传播,让每一张他悉心挖掘的“拼亭”遇到真的对它感兴趣、被触动到的人,这才是物应有的归宿,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

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林是个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有点落伍的大叔。他说,他至今都对互联网有种“病态”般的畏惧,有时候有人要加他微信,他都会内心闪过一丝紧张,然后经过一番手忙脚乱才能正确打开自己的二维码。有时看做菜的短视频,看着博主像流水线一样介绍做菜的工序,他会觉得,这样做出来根本不可能好吃。在做菜方面,他更信奉经验。

如今大林还坚持着一件事,就是每天做一碗面给自己吃,“做好一碗面,里面的窍门很多的,哪怕是做一个方便面,要做得好吃也是不容易”。每天非常随性地做一碗面,每次都做出不同的味道来,这是大林的生活哲学之一。他说,他吃过最好的美食,不是在那些昂贵的餐馆吃到,往往是在街边那种一个人撑起的餐馆,“点菜是他,做菜也是他,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但就是那种一个人亲力亲为做出的食物,反而时常会给大林带来惊喜。在大林看来,未必“流水线”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只有一个人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或许更能诞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相信一个人也能创造出一个充满魅力的小世界。

“我吸收东西其实很慢”,大林说,但这也让他感慨上天的公平,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慢慢学、慢慢尝试。从青年时期起,大林就很喜欢强调即兴的爵士乐和富有质感的黑胶唱片,这也是他的另一大收藏品类,他收藏了很多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首版的爵士乐黑胶唱片。

“这里每一张都是能播放的。”大林指了指满屋子的旧唱片和旧CD,“有些唱片可能你在它刚出来的3年,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但30年或者40年后,一定会尘埃落定、盖棺论定,哪些是真正的经典,仍然可以受人追捧。”

▲大林花了多年心血收集了大量有意思的旧物,开设了林氏藏品店,店里的每一处都有岁月的故事。

随着时代潮流的更迭,黑胶唱片从小众走向大众,又从大众逐渐走向了小众。每一张黑胶唱片都会因为每一次播放而有所磨损,但这也正是黑胶唱片独一无二的价值。对于大林来说,当每次听着唱针落下时会发出黑胶微微的低噪声,唱针划过一条一条的沟壑,发出岁月沉淀的声音,一切关于时间的,都有了别样的韵味。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