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在江西赣州,有这么一句代代相传的民谣。民谣中所指的河流,便是东江。
1963年,香港遭遇罕见严重干旱。为缓解香港淡水资源奇缺状况,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从此,东江水翻山越岭奔流入港,让赣州跟深圳、香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0年来,东江源头的赣州人民用心用情守护着一湾江水,让山更青,让水更绿。
在东江水供港60周年之际,7月22日至25日,“一湾清水向港流”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西赣州开展。深港两地媒体代表与文化艺术行业代表沿着东江逆流而上,深入安远、寻乌、定南东江源三县,探寻东深供水工程60年来的历史沿革、建设成绩,见证当地从源头守护到区域协作的生动实践,感受着 “一江水” 背后的生态坚守与家国情怀。
多措并举打造“绿色屏障”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危急之下,香港向内地求援,请求帮助解决用水难题。周恩来总理得知后,迅速作出指示,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数万名建设者喊出“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仅用11个月就建成了83公里长的供水工程,东江水供港的历史由此拉开。
位于赣州市安远县的三百山,是东江源头的水源地之一。高达98%的森林覆盖率,使得7月的山间依然气候宜人。重峦叠嶂的青翠与清澈见底的溪流相映成彰,景区紧紧围绕“饮水思源”的主题,因地制宜打造思源宝鼎、思源亭、东江第一瀑、护源林等景点,让深港两地媒体代表与文化艺术行业代表感叹不已。“我曾写过关于东江水源头的文章,但第一次亲身来到这里,觉得非常激动,我终于见到了东江源头。”香港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文映说道。在三百山游览期间,她忍不住拍下许多照片留念。
郁郁葱葱的三百山。
而在寻乌县三标乡的桠髻钵山,东江源瀑布如银练般在苍翠林海掩映下垂落,股股清泉顺着山势潺潺流淌。为保护这一泓润泽大湾区的清水,2017年,寻乌县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对三标乡东江源村、图岭村和长安村5个村小组的592户2297名村民进行整体移民搬迁。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告别了这座世代居住的大山,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民居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东江源头的生态屏障。
东江源瀑布。
护林员何洪先是东江源村移民搬迁的亲历者,他的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对东江水充满感情。搬迁后,何洪先又回到这片曾经养育他的土地,加入桠髻钵山护林队,肩负起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重任。“这里生态越来越好,这几年经常有广东和香港的游客来这里探寻东江源头,他们都说这里的水质好,生态好,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何洪先说。
定南县与广东山水相连,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站。在定南县,当地以刀刃向内筑起守护湾区水安全的决心,同样让深港两地媒体代表与文化艺术行业代表感动不已。为保障东江主要支流——九曲河的水质,定南县实施 “三禁三停三转” 政策:禁止砍伐森林、禁止河道捕鱼、禁止开采稀土与砂石;停止审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推动果园转产、企业转型、转变生产方式……为一江碧水南下交出漂亮的生态答卷。
定南县交出漂亮的生态答卷。
“亲眼来看看东江源头,看到了同胞们做的很多奉献,有很多感慨。我们新歌《夏日晚风》里有一句歌词写‘约定的生命线’,东江水供港60年,也正如一个美好的约定。”大湾区乐队TheMansion谜楼主唱、香港籍音乐人卢伟诺说,此行让他感慨颇多,“回去之后,我会好好思考,将感受融入音乐作品当中。”
以水为媒建立 “共赢样板”
奔涌南下的东江水,不仅保障了香港的供水,更成为连接赣粤港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60年来,赣粤港三地以水为媒,在生态保护、产业协作、文旅融合等方面构建了深度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出一套以水为媒的“共赢样板”。
2023年,赣粤两省签订第三轮东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将补偿机制从单纯的水质补偿,升级为对生态产品存量维护和增量提升的补偿,引入 “生态产品价值” 核算体系,为源头保护提供了持续动力。
在产业协作上,赣州的寻乌、定南、安远等地精准对接 “深圳所需” 与 “赣州所能”。寻乌县通过 “场村共建” 模式,与深圳企业合作发展绿色农业,建成供深蔬菜基地23个,年供应蔬菜3.2万吨;定南县利用 “粤港澳后花园” 的优势,发展 “稻鱼共生”“林下种植” 等生态农业,其茶叶、蜂蜜等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直供香港超市,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安远县则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以三百山5A级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点培育饮用水、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 “绿色产业”,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2024年,安远县举办了全国登山赛、马拉松、环鄱阳湖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提升了 “东江源” 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安远东江翡翠三百山最美自驾路线” 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线,推动了生态优势向经济动能的转化。
文旅融合,也让东江源头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寻乌县以“东江源”为 IP,打造溯河研学、矿山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2024年接待大湾区游客超80万人次;定南县客家古城以明朝古城背景为基础,结合客家文化和在地文化,布局了品类丰富、极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娱乐业态。项目年游客接待量达 300万人次,带动约3000人就业创业,其非遗展演、传统村落体验成为大湾区家庭 “微度假” 的热门选择。该县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每年吸引粤港澳球队集训超5000人次,带动体育旅游收入1.6亿元。安远县则凭借三百山的生态优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4年游客过闸数达到530多万人次。
定南县客家古城全貌。
一湾清水向港流,深情共饮东江水。此次主题宣传活动,不仅让深港两地媒体代表与文化艺术行业代表亲身领略了东江源头的绝美风光与生态奇迹,更感受到赣州人民60年如一日守护东江源的坚定决心与无私奉献。未来,随着赣粤港协作的不断深化,“同饮一江水”的故事必将在时代的长河中愈发醇厚绵长。
(部分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