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压力逐渐增大。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着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稳步推动社康服务扩容提质
一是加强医生团队建设,完善居民健康服务。深圳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与引进力度,组织开展全科医师亚专科培训。深圳已经实施《深圳市全科医师管理办法》,制定《深圳市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实施方案》《深圳市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评价和继续医学教育新机制。组织开展“簕杜鹃”全科医学沙龙、全科医学创新奖评选活动。在医疗服务方面,组织疾控机构全面开展社区诊断与居民健康监测,着力健全居民健康管理制度,推进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深圳已推广应用“社康通”微信小程序,梳理全生命周期居民健康管理服务规程,发布《深圳市民健康手册》。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试点,探索推行与居民健康管理相衔接的医保统筹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联合“打包支付”。出台实施慢阻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6类疾病进社康打“五折”、签约家庭医生后打“两折”的政策。
二是稳步推动社康服务扩容提质。深圳市层面统筹基层健康建设,修订社区健康服务设置规范,指导各区出台社康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加大用房保障、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投入,推动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多层次发展。同时,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按照2022年施行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取消“一类、二类社康中心”,新增社区医院。2022年,深圳市社康机构总数达到881家,全科医生数达到8964名,不断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可及,让市民看病更便捷。到2025年,深圳按社康机构设置标准新增及改扩建后达到1012家社康机构(含社区医院)。
推动家庭医疗服务共享及就医便利化
一是医保余额可供家人使用。深圳推出医保账户家庭共享服务,授权人为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且满足社保卡个人账户余额超过深圳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被授权人参加深圳市医保,被授权人的个人账户为零或无个人账户情况下可以家庭共享,这对老年人来深投靠子女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是可以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深圳的家庭医生服务实行“2+X”的团队服务模式,其中“2”是必需的,包括全科医师和社区护理人员,“X”是按需选配,包括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社(义)工、社区网格管理员等,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门槛并不高,深圳常住居民(户籍或在深居住半年以上)都可以与家庭医生团队免费签约,签约后可享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诊疗、预约、转诊、家庭病床等服务。对于行动不便或是符合居家健康管理的居民,还可以通过申请建立家庭病床,享受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
三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目前,深圳800多家社康已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2022年底至今,深圳可为省外参保人提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机构数量增加超过6倍。广东省外参保人来深圳就医,可直接结算普通门诊、住院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以及药店购药费用。广东省内参保人来深圳就医,除上述项目外,还可直接结算生育门诊和生育住院费用;门诊慢特病上,实现了全省统一的52个门诊特定病种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此外,可以异地结算的医疗机构范围较广,深圳所有提供住院服务的医院均可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二级以上医院和全深圳社康均实现了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支持就医前、就医中、就医后全周期办,且审批时限短,符合条件的可实现“秒批”。
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及智慧健康发展
一是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深圳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制订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完善卫生健康数据集标准和接口规范,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时,深圳完善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制度建设,推动电子病历信息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汇聚。
二是启动智慧健康社区、智慧健康校园建设。深圳推动智能医疗健康装备进社区、进家庭。同时,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所有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三级以上,三级医院达到四级以上,50%以上的高水平医院达到五级以上、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四甲以上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完成与国家平台数据对接,实现新的报病流程和模式覆盖深圳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港澳药械通”促进深港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一是“港澳药械通”落地让大湾区患者受惠。2020年11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港澳药械通”政策,开始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取得成效后再进行扩展。2023年2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数量再增14家。目前,政策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急需进口药品23个、医疗器械13个,共惠及2237人次。
二是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机制衔接。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于2022年2月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权威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推广应用,这将有利于我国的高水平医疗机构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尤其是直接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使购买了国际保险的客户直接“刷商业医保”,再通过“国际标准(2021版)”认证的医院看病。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原标题《全面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会徽以“繁荣、包容”为立意,撷取礼花绽放瞬间,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图案,通过提取花朵外形和色彩,环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背靠祖国、绽放世界。 十五运会会徽图案由代表粤港澳三地的花瓣交叠旋转而成。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分竞技体育比赛与群众赛事活动两大类。其中群众赛事面向普通民众开放,以推动全民健身、鼓励全民参与为目标,核心特点是低门槛、广覆盖、强互动。你知道下面哪个项目不属于“十五运” 群众赛事比赛项目吗?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