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点评“缅北”主题密室逃脱游戏:游戏不能“娱乐至死”题材应有边界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丁享奥
2023-08-30 10:10

日前,本地商家推出的“缅北”主题密室逃脱引发社会议论。涉事商家声称该密室逃脱游戏是基于反诈骗教育的目标,以缅北诈骗园区为背景,模拟受害者真实处境,以期达到警示效果。

游戏推出后,网友对商家行为褒贬不一,专家学者建议商家寓教于乐,应注意严肃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之间的融合,让主题密室逃脱发挥积极作用。

“缅北”主题游戏出圈 相关报道引发热议

随着电影《孤注一掷》走红,缅北诈骗园区引发较大的社会关注,“境外高薪工作”“电信诈骗”“园区逃跑”等字眼频繁进入网友的视线,各网络平台也纷纷借此进行反诈宣传。

与此同时,深晚记者留意到,有商家围绕“缅北”主题,打造密室逃脱游戏,并吸引了玩家参与体验。走访时,深晚记者在相关商家处看到,一些带有刺激性的红色标语被写在灰黑的墙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园区”被破旧的墙围了起来,里面各种道具十分逼真。

不少参与体验的网友纷纷发表看法,“这就是个密室游戏,供大家体验一下。”“参与‘缅北’密室逃脱,确实能体验到诈骗园区的黑暗,但是这种游戏更多的是给自己内心带来了大不安。”连日来,多家媒体也对该现象给予关注与报道。

密室逃脱重点是“逃脱” 商家应有边界感

“缅北题材密室逃脱游戏立场要正,边界要清,不能仅仅提供娱乐。”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客座教授王留锋认为,“缅北”题材的严肃性应建立在公序良俗认知之上,立场是为了反诈,让更多人受益不受害。

王留锋建议,商家在剧本编辑时应着重强化引导和教育意义,而不仅仅只是带来心理刺激,让游戏多启发体验者反思一夜暴富、侥幸心理、赌徒心态等思想漏洞。通过游戏过关克难的经历帮助体验者学习逃脱技巧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王留锋说:“从心理学看,人的大脑天生爱‘游戏’,密室逃脱商家应该体现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在游戏中让客户有启发、有体验、有心得,真正做到不背离初衷。”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丘谨晖认为:“对于缅北主题的密室逃脱这类游戏,亲身体验一下,或许可从心理上缓解一些焦虑和担忧。场景化的体验能够给身心带来一些警醒,有点类似心理学上的‘满灌疗法’,通过刺激来达到一个感受的顶点,进而渐渐消退,开启理性面对某些事物的思维历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方式也不同程度存在造成反应过激、障碍等风险。”

丘谨晖补充道,在密室的体验过程,可以将玩家体验和现场解说结合起来。在玩家在体验游戏环节时,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解释与正向引导,就可以将一些生理的感受上升至心理和意识层面的认知,这样两者结合起来,“缅北”密室逃脱的游戏就有可能提升社会教育性,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原标题《专家学者点评“缅北”主题密室逃脱游戏 游戏不能“娱乐至死”题材应有边界 追踪<密室逃脱商家推“缅北”主题引争议>》)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丁享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