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2023年下半年精品节目片单在京发布,《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等27部精品节目将于近期推出、闪耀荧屏。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嘉宾共同发布节目片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需要勇毅前行的奋斗者,新华章需要守正创新的书写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立足科教宣传定位,继续打造《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前沿丰富的节目内容,新奇有趣的节目形式,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普及;真实生动记录考古探源过程和心路历程,对话先贤和当代艺术大家,呈现多部意义重大的纪录片。总台将继续努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创新,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节目,为山河写照、为人民抒怀、为时代立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致辞
即将推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节目的灵魂。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聚焦如何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旨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新征程的领路人、人民的勤务员的领袖形象和为民情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作为思想解读人表示,平“语”是习近平总书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平实语言,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和连心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凝练。节目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思想讲清楚、说明白,具体化、生动化,真正达到了有力推动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作为经典释义人,分享了参与节目录制的感悟。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特性和魅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要把握好解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切入点,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想得通、记得住。总台在这方面做了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用专业精神和技术手段使之成为有深度、有温度的电视节目,让受众不仅通过用典感悟思想,也能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迪心灵、凝聚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现场分享参与节目创作的感悟
“创新征途”板块发布了7部科技类特别节目。《创新中国说》通过顶尖科技人才讲述科技突破和创新的故事,展现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科技创新人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会变颜色的湖泊》展示运城盐湖在人文历史、生态资源方面的价值以及近年来盐湖加快生态修复、风貌重塑焕发的新魅力。科学纪录片《宇宙来信》将镜头聚焦中国天眼FAST,系统解读其作为国家科技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科学意义及截至目前取得的科学成果。《捕捉深空中的“烟花”》走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绍“怀柔一号”极目科学卫星项目的开发历程。《高原上的“守望者”》讲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拉索”)项目建设中的故事。《月背征途》以“玉兔二号”为叙事主体,展现我国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背的过程。《强国基石——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节目选取近年来成果突出、影响深远、关注度高的代表性实验室为叙事主体,全景展示实验室取得的科学成就。
“文明探源”板块发布了8部考古类节目。其中,五集系列纪录片《陶寺——地中之国》揭示陶寺与传说中“尧都”的密切关系,为中国早期文明从传说时代迈向信史时代提供有力实证。五集大型纪录片《殷墟———三千年前的王都》展现商文化风貌,阐释商文化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纪录片《汉简解谜·甘肃篇》以古丝绸之路上的邮驿为线索,呈现边郡建设、中外交流、交通运输、书法艺术等方面的考古成果。纪录片《汉简解谜·乌程篇》以乌程汉简及其延伸出的简牍文化为核心线索,解读文字书写的演变过程,展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纪录片《马王堆汉墓帛画》参照文献,细致分析汉墓帛画的图像逻辑和内在理论。纪录片《龙门国宝复原记》生动展示龙门石窟两幅国宝级浮雕的数字化复原和“活化”复原的过程。纪录片《寻找霸陵》(第二季)、《祁连大墓》(第二季)借助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追寻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起源,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盛世挥毫”板块发布了10部文化类节目。其中,六集纪录片《孔子和我们》深度解读儒家思想对当今中国和世界产生的现实意义。《全民健康大会》传播健康卫生知识,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展现健康中国建设成果。《寻迹先贤》探寻先秦七子和唐宋八大家的足迹,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千年梦华》通过还原明代州桥本体、北宋巨幅石雕壁画、汴河河道等重要遗迹的发掘过程,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唐诗经典炼成记》《大宋词坛》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唐诗、宋词在流传过程中的文脉演变,带领受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系列节目《故宫知多少》(第一部)讲述故宫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引领观众触摸六百年故宫历史。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第三季)、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四季)、《风物》(第二季)在艺术的创新表达中,书写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篇章。此外,聚焦革命文物、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情怀和担当的纪录片《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第二季)也将于近期在总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著名军旅画家李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范扬参加发布仪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业界专家学者和节目主创团队代表等参加活动。
(原标题《满屏皆精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2023年下半年精品节目片单发布》)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1听劝!来深圳就走这条线:先看黄金树,再去水贝“搬金山”,财运UP!|下午茶
2网友反映“深圳地铁车厢有异味”,深铁最新回应→
3大连一高校被曝全员停发工资,学校被执行总金额超35亿元,校方最新回应|有料
4“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在深圳我们就敢先跑”!希格生科获“医药界诺奖”盖伦奖提名,在全球率先开发“类器官+AI”模式赋能创新靶向药研发
510类产品将“一码溯源”,覆盖拼多多、京东等10家电商平台
6深圳+1!广东5所高校正式获批推免资格
7温度记丨告别37℃“烤”验!台风“剑鱼”逼近,深圳今晚切换成“泡汤”模式
8处暑 | 艺术家王庆雷×AI:草浪翻涌,云海游弋
9台风“剑鱼”生成!深圳发布全市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10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剑鱼”预计24日下午到傍晚在海南岛三亚登陆|持续关注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报家生活秀——记录身边的温馨日常!家里娃的萌趣瞬间、爸妈的生活智慧、毛孩子的搞笑名场面,随手一拍都是暖心好素材,个人赛等你来秀~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报家生活秀#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0:31
54.#报家生活秀#欢迎收听深圳人的一天!
#深圳有“咖”味#开奖啦!咖啡展兑换门票流程看这里~ 本期活动获奖名单:192***478、陈一丹、夏日晴空、常相思、漫漫、爱摄影爱生活、我是一颗糖、Cecilia、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恭喜以上用户获得【咖啡展门票*2张】奖励,门票兑换二维码将以短信形式发放,请注意查收~ 兑换流程(参考下图):进入小程序——我要购票——咖啡展早鸟票——点击报名——点选单日票(88元)添加购票人——填写优惠码——0元购买 温馨提示:请于8月21日前完成兑换,逾期不予补发。
05:20
27.【45载圳青春】-【个人】-【短视频】-【一个人的雷达站】#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