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304期 | 寻古光明玉律村
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2023-08-04 08:46

■ 胡野秋

玉律村在光明区,属玉塘街道,如今叫玉律社区,但在我看来,还是叫玉律村更顺口,亦更亲切。

村名的古雅,自不待言,一开口便让人联想起成语“金科玉律”。此处“玉律”是指一种玉制的调音器,始于黄帝时期,伶伦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之清浊高下,阴阳各居其六,一共十二律,乐器依此定音。所以在古人眼里,玉律代表着规范和法度。

古代的诗人们也不忘在自己笔下尽情地吟诵它,李商隐有“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韦庄有“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张祜有“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司马光也有“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在所有的诗句中,玉律都被奉为圭臬。

村如其名,玉律村的形状像一片枫叶,翩然飘落在青山碧水中,她精致闲淡地滋养着她的子民,她的怀抱里有“新安八景”之一,有千年鸿儒余脉,有深圳唯一的温泉,有绿茵如簪的大髻婆山。

玉律如画,如诗,更如一曲萦绕不去的雅乐。

曾子与玉律

玉律村无处不见古街、古巷、古屋、古树,显见大有来历。

果然,在玉律广场上,塑有一尊巨大的曾子石雕坐像,上刻“宗圣”两个大字;在村北“德贵曾公祠堂”的大门两侧有幅对联,上书“源通沂水,脉接武城”。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人:曾子,名曾参。这位孔子弟子中地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武城人,武城位于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从城边流过。

所以欲说玉律,不能不先说曾子,而且还得说透一点。

在儒家的殿堂中,位置最高的是“儒家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另四位则是学派的传承与代表性人物。很多孔庙里,是把五圣放在一起祭拜的。而这其中曾子又是扛鼎式的人物,因为颜回虽然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但死得太早,不到四十就英年早逝,来不及发光;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死的时候他才四岁,他是曾子的学生;而孟子又是从子思的门徒那里得儒学再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是由孔子传给曾子,并由他再传给子思、孟子,因此曾子是儒学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曾子参与编撰了《论语》,创作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他提出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的理论基石。

曾子的父亲也被称为曾子,这个曾子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叫曾点,字皙。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父子同进七十二贤人行列,也是奇事。这位曾子在《论语》上留下了“曾点言志”的典故,一日孔子与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闲聊,孔子让他们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先说道:“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情况很糟糕;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要三年工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咧嘴一笑。冉有接着说:“我只要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工夫,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公西华接着说:“我不敢说能建什么功业,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比如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而曾点在一旁闲散地弹琴,见孔子催问自己,才停下抚琴答道:“我没他们三位的本事,现在是暮春时节,春耕之事已经完成,我想和五六个朋友,带上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一听,双手一拍:“我就喜欢你的志向”。

为什么孔子唯独喜欢曾点的志向,孔子也有解读,后世也有解读,归根结底一句话:人还是不能好高骛远,从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做起,这样比较靠谱。

所以曾点是脱俗的人,他的儿子曾子也是脱俗的人。

靠谱而脱俗的曾氏后人,从北方的鲁国一路南下,据《曾氏宗谱》记载,唐代圣历年间,金紫光禄大夫曾蜒迁居江西赣州,其第四子朝议大夫曾中美,迁居岭南道南雄珠玑巷,成为广东曾氏的始祖。

就这样,曾氏后裔从山东、河南、江西一直南下到了广东。

据2005年《公明镇志》这样记载:北宋末年,曾中美长子的五世孙曾仕贵从中原迁至东莞新桥,现在的宝安新桥定居,其后人曾应富(德贵),建玉律村,村名取自“玉学麒麟,律法至上”。

一个古老的北方血脉,就这样在遥远的南方扎下根来。

▲曾公祠

▲曾子像

▲《新安县志》记载的新安八景:玉勒汤湖

▲玉律温泉

温泉水滑洗凝脂

俗话说: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玉律村为何能引来曾氏后裔至此开村立基?

这又牵涉到一方水土。

这里有“新安八景”之一,“八景”之说最早见于《康熙新安县志》,该书在卷之三《地理志》中专门有“八景”一节予以介绍。这八景就是:杯渡仙踪、赤湾胜概、梧岭天池、参山乔木、卢山桃李、龙穴楼台、鳌洋甘瀑和玉勒温泉。此八景中有四处现已属香港、广州、东莞,足见清初的新安县版图之大。

八景中的“玉勒汤湖”正在玉律村。

玉律何以又称玉勒?据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编修的《东莞县志》记载:“汤泉在黄金洞之北,药勒村前。乡人以为烹潭之所。”那湖温水,自是村人好享受。久而久之,村里人彼此相告,用温水洗浴,能治疮疖等皮肤病,消除疲劳。时称烫湖或汤湖。汤在古文中,就是指洗脚的热水。

此处村名(药勒)均与今名(玉律)二字音近而字异,“药”与“玉”在粤语方言中本就同音,而温泉可治皮肤病,此称是否兼有强调此水药用的含义,则不可测也,但这个名字给后人留下穿凿联想的空间。而“勒”也有约束的意思,此处与“律”有相似之义,岭南语言自唐宋以后一直在南北交融混杂中,所以“玉律”与“玉勒”便构成某种程度的雅俗互文现象,这在粤语表达中并不鲜见。不过就时间先后而言,玉勒当在玉律之前。

这些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深圳唯一的天然温泉,这是确定无疑的。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新安县志》也载明:“汤井,在玉勒村,水温暖如汤,能疗疮疾;秋冬,泉有烟气,海防周希尹命砌以石。”这里说的是,明万历九年(1581),广州府海防同知周希尹率兵追剿海盗路经新安时,听闻此处有温泉,遂率人来此一探究竟,亲见湖水温暖如汤,马上意识到要加以保护,便命人在泉眼四周筑石成池,成为“汤井”,也即汤池。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记载有广东名泉,其中列入汤井,他写道:“新安有汤井,在玉勒村,秋冬常有烟气。”这里的烟气,指的是温泉的蒸腾热气。

我曾慕名去过玉律村寻访神奇的温泉。

穿过“玉律村”的巍峨牌坊,经玉昌东路、玉昌西路行驶约两公里,即可达“玉律温泉”。

本以为这里应该门庭喧闹,殊不知居然只是一个清幽的院落,四周环绕着棕榈树、木棉花,还有松柏修竹。进得门内,方见十来个温泉池子,水清见底,池子全由石块砌成。用手探了一下,水温大约在40℃上下。据说,核心区的泉眼水温可达60℃。

前些年,有专业机构前来检测过,玉律温泉的水中含有众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富含硫与偏硅酸,还有锂、镁、钙、锰、碘、硼、溴、氟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康体健身的功效。

虽然历经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漫漫岁月,泉眼依然充沛,喷涌不息,毫无颓势。

在我于玉律温泉的各汤池间流连徜徉之际,不断看见村民挑着水桶过来打水,回家让全家人晚上泡脚,据说玉律村的人都有用温泉泡脚的习惯,有些老人更是一日不泡,浑身难受。

在玉律温泉,会无端想到华清池,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是为皇家所享用,却也是让宠妃丧命的地方。而玉律汤池则是黎民百姓洗去疲惫,洗去病痛,赢得健康的福水、圣水。

玉律温泉因为过于宝贵,也许一时无法有更大的商业开发,但从它的泉眼里流出去的泉水,却造就了下游的石岩湖温泉度假村,深圳人想泡温泉大都会去那儿,倒反而遗忘了这个养在深闺的源头。

▲玉律舞麒麟

▲玉律民间粤剧队

大髻婆山下狮麟舞

玉律村有两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玉律舞麒麟、玉律醒狮舞,均已入光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玉律麒麟在流派上属于广府麒麟,自明朝嘉靖年间曾氏德贵公从沙井迁居玉律,即把从南雄、沙井先祖已有的舞麒麟带入,并增加了新的元素,“玉学麒麟,律法至上”的村训在此得到印证。

玉律麒麟一般长约五六米,头部用竹片扎成,外用彩绸包裹出麒麟造型,霸气威武,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可任意转动,口可以张合自如,表情丰富细腻,此外在麒麟身上用彩绸布镶上闪闪发光的鳞片,一旦舞将起来虎虎生风。一般两人一组,一人舞头,一人舞尾,二人配合默契,注重马步。根据唢呐的不同音调,舞麒麟者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即麒麟从唢呐,唢呐助麒麟。舞麒麟除唢呐担纲外,还有号、角、木鱼、钹、小锣、二胡、鼓等乐器配合相衬以壮声势,把麒麟这个传说中神兽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舞毕,各呈武术,拳、刀、剑、枪、棍等,一一上场表演,有单人打、双人打等,令人目不暇接。拳法多以洪拳为主,最后由师傅打一套曾家棍法,作为舞麒麟的收场。一套完整的舞麒麟,整个过程大概需要80分钟,但因编排有致,一波三折,观者并不觉漫长。

舞麒麟是玉律人婚丧嫁娶及年节假日的重要娱乐形式,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区级非遗项目,现在的玉律麒麟有迹可循的起源可追至南明王朝,彼时玉律麒麟原为宫廷艺术,只为皇家服务,随着满人入关,明朝覆灭,南明王朝向南退却,遂将宫廷中的很多技艺传播至民间,玉律麒麟便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个文化的活化石,已同时具有民间舞蹈、音乐、体育和民俗研究的价值。

玉律醒狮舞与玉律舞麒麟比起来,更具有普及性,形式上也更加自由,玉律醒狮舞在咸丰年间已具雏形,至光绪十一年(1885),玉律村民曾纪荣组织成立了玉律醒狮队,这个队在清末民初一直活跃在新安县各乡,其名极盛,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这两种形式极为相近的民间表演绝技,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元素。

每当人们兴高采烈地观看麒麟与醒狮竞相斗舞的时候,村子南面的那座高耸的大髻婆山,也在默默地守护着村民的欢乐。

大髻婆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在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中已有记载:“大髻婆山,在县北二十里,近阳台,形似大髻,因名,题咏甚多。”中国的山大都以状命名,故而各种“笔架山”“马鞍山”风起云涌。观此山峰,果见两端微隆,状若人肩,顶峰处有一圆形巨石,酷似古代妇女的发髻,故名“大髻婆山”。

清末翰林东莞人张其淦,编辑《东莞诗录》,该书卷九收录了明代诗人李绍兴的一首《大髻婆山》:

何代犹遗一阿婆,巧梳高髻耸巍峨。

雨馀新理膏油腻,花发浓妆珠翠多。

煮海烟生疑执爨,采樵人唱讶悲歌。

望中咫尺阳台路,云雨不成知奈何。

可见,早在明朝时此山即已拥有该名。民间也有一段传说为之佐证。

相传很久以前,玉律村住着一对恩爱夫妻,男的叫阿山,女的叫思君。生活虽然清苦,但有情饮水饱,不料一日祸从天降,抓兵的官差把新婚燕尔的阿山强拉去充军。思君悲恸欲绝,每天午后都爬上山岭等自己的丈夫,望穿秋水。为了寄托思念之情,每过一年,思君便在发髻上插上一枚铜簪,一共插了44枚。在思君61岁那年,终因思情幽怨,带着遗憾长眠在山顶上。乡人哀其不幸,敬其忠贞,将这座山取名“大髻婆山”。

又是一个“望夫石”的故事版本,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传统中,女人总是在望夫,又总是在大自然里得以永生,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化,对女性在情感上的坚守与执着是不吝褒奖与讴歌的,只是这种褒奖与讴歌是以多少寂寞与岁月甚至生命作为代价,虽然优美,然而不免残酷。

大髻婆山虽然不高,但风景别致。山上林木葱茏,奇石突兀。行至山顶可见一山洞,洞宽约两米,深约四米,洞的背面又有一洞,深不可测,此洞叫“七云梯洞”,里面有一个可容六七十人的洞厅,像个硕大的舞厅,洞内石刻“七云梯”三字,据说是明朝时前人留下的凿迹。厅中有一石,有水滴到下面一石碗中,奇怪的是水满而不溢,名曰“油炸滴水”,其实是碗底有微小石隙,水沿石隙渗入地下,只是肉眼不易察觉而已。据闻,从前玉律、公明、石岩等周边村民,都会在农历正月十五、三月三和七月七这三天爬上大髻婆山,在“七云梯洞”里烧香祈愿,祈祷大髻婆与她日日思念的郎君在天上相会,也同时保佑地上的村民们平安健康。

穿过“七云梯洞”,石岩湖尽收眼底。此山是光明区与宝安区的地理分界,站在山顶俯瞰下去,湖坝下面便是玉律温泉,村中老者会一脸正色告诉你,温泉的水是思君的热泪化成的,不信你尝一下,还有点咸。

玉律,一个富有诗意琴韵的村落,虽然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地安于山野,但其穿越千年的人文脉动,依然让这里充盈着儒雅的精神气象,生命力正随着年轮递进而更趋丰沛。

经历过那么多朝代更迭,见证过那么多旌旗变幻,玉律村仍然气定神闲,玉律汤湖还是那么温热,大髻婆山照旧为黎民遮风挡雨。

岁月依旧,节奏依旧。

古泉清吟玉律韵,此曲只应天上有。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