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瓜师”火了!“听声辨瓜”真的靠谱吗?
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2023-07-07 16:15

7月6日,北京市大兴区的庞农兴合作社里,一大早就开始了忙碌。当地的瓜农带来一车车刚摘下不久的新鲜西瓜,25岁的拍瓜师张灵慧也开始了每天的固定工作——“拍瓜”。

△工作中的张灵慧

左手托起一个西瓜,右手食指“砰砰”弹几下,再称称重量,立马抛给另一边的瓜农分级摆放……整个过程不过五六秒,迅速而有序,一个合格的庞各庄西瓜就通过了检验。今年经张灵慧检验过的西瓜已有将近300万斤。

随着生鲜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到更远的地方,但无法摸到的商品或多或少令人担心品质。

1998年出生的张灵慧来自河北邯郸,一年前她来到了北京庞各庄,误打误撞成为一名拍瓜师,工作就是靠眼睛和手筛选出合格的西瓜。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好坏的西瓜,她看一眼或听一下,就能知道是不是可口的好瓜,“每个瓜的声音都不一样。”

瓜田里,张灵慧向记者展示了不同成熟度西瓜的样貌和声音:“好西瓜的标准主要是它的成熟度,要确保到消费者手中不能生、不能空。好瓜的声音低沉发闷但很响亮,敲的时候托着的手会有震感。生瓜的话声音比较清脆,没有手感像是在敲石子。”

(视频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拍瓜师工作在提高西瓜品控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很大作用。”庞农兴合作社负责人张东说,“我们的拍瓜师队伍,日常就只做拍瓜这一项工作。高峰期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拍7000个瓜,误差率在5%以下,相比传统渠道,品控效率提升,退货率和损耗率也大大降低了。”

△工作中的张灵慧

美团买菜数据显示,庞各庄西瓜从今年4月底上线以来,高峰期每天售出近万个。除了北京之外,还广销广东深圳等华南市场。

“拍瓜师”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作为一种受季节性、产地产量影响较大的小众职业,一些人对拍瓜师的未来发展存在顾虑。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教师窦学伟认为,作为一种技能型职业,拍瓜师的职业技能建立在从业者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灵性掌握上,这种技能目前来看还属于一种默会知识。这一职业是否需要推广,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要在可靠的市场调研数据基础上做出判断。

“拍瓜师职业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因特定的市场需求而产生、存续。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日益分层、结构化,部分消费者对西瓜品质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扩大和电商业态的要求使得生产者对西瓜品质进行精细化管理。”窦学伟说。

对于拍瓜师职业标准的建立和未来发展,窦学伟建议:一是从纵向和深度上提高技能上限,将职业技能标准显性化,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显性知识,打造层次分明的职业技能体系,例如参与到瓜果的选育中来,向农技师技能延伸等。二是从横向和宽度上,拓展技能体系的边界,如将其他瓜果的品质鉴定纳入进来,以解决某种特定水果生长季节性强的问题。

小科普:“听声辨瓜”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不同西瓜,拍出来的声音不同呢?

目前一种比较主流的解释是,不同成熟度的西瓜,果肉的硬度和纤维素含量往往不同,生瓜纤维素含量高,硬度也高,拍打时振动频率较高,因此声音会更加清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西瓜的进一步成熟,瓜中纤维素不断水解,果肉也会变得更加松散,振动频率没那么高,声音就会变得更低沉。就像弦乐器中的琴弦一般,弦绷得越紧,拨动琴弦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对应起来也会更加沉闷。

虽然“听声辨瓜”靠谱,但学起来不容易,那么除了拍西瓜能判断瓜的好坏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从外观看出瓜的好坏呢?来看挑选西瓜的几大要素:

1. 模样周正,瓜要长得尽量饱满匀称,“圆”一些,歪瓜不要选;

2. 纹路清晰,深绿色的条纹和浅绿背景对比鲜明;

3. 藤蔓新鲜,带有绿色的藤蔓,无藤蔓有可能是存放稍久,藤蔓枯萎了摊主自己剪掉的;

4. 藤蔓弯曲,西瓜在成熟过程中藤蔓一般会发生弯曲,藤蔓直愣愣的那种瓜可能未完全成熟;

5. 表面光滑,成熟的西瓜表面绒毛脱落,果皮表面会更为光滑(当然也不排除摸的人太多“盘”得锃光瓦亮……)。

学会了这些,再试着拍一拍,就很容易挑到好瓜了。

(内容综合来源:工人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陈晨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