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发布一周年。广州召开“高质量发展·看南沙”新闻发布会,透露南沙建设第一年的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据介绍,在《南沙方案》的有力牵引下,2022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广州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
强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明确南沙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今年以来,南沙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批发零售业等多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表示,广州将支持南沙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省市按程序赋予南沙更大经济管理权限,争取实现“南沙的事南沙办”。
在强化粤港澳合作方面,广州携手港澳共建的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正式启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其牵头建设的广东省通感算交叉融合泛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重点实验室,该校纳入第二批享受“十四五”科技创新政策高等院校名单。南沙与其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及成果转化等6方面深入合作。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运营发展,将超级算力直通香港,填补香港无世界领先水平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空白。
对外开放是《南沙方案》的重要内容。南沙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22年,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2988.2亿元,同比增长15.1%;实际使用外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72.7%。今年1至4月,南沙进出口总值1179.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4.31亿美元;其中,进口465.1亿元,增长22.6%。南沙汽车码头采用“监管仓+海运直通”模式,今年1至4月,南沙出口汽车7.2万辆,增长93.2%;南沙保税物流实现进出口155亿元,增长38.4%。
重点项目在落地,创新成果受推广
南沙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南砂晶圆、芯聚能、联晶智能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国内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参与研制的国内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成功首飞,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箭26星”近日成功发射。南沙大力发展新型储能,落户融捷、巨湾技研、“液态阳光”等项目,建成国内首个固态储氢型制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启动全国首个氢能乘用车示范项目“南沙氢跑”。一年来,南沙新签约项目299个,投资总额达688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76%,提高14个百分点。
南沙建成投用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南沙国际物流中心。2022年,南沙冷链商品进口额增长84.5%,规模上升至全国口岸第三位。同期,南沙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年产整车超100万辆。南沙还形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落地4张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牌照,共交付超240架飞机。南沙累计开通154条国际班轮航线,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1839万标箱,海铁联运超10万标箱。今年1至5月,南沙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收支规模达21.5亿美元。
目前,南沙已累计形成884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其中被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409项。南沙建设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成功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全球消费者大会等重大活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累计成交额超3280亿元。南沙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启用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落户总规模2000亿元的广州产投、创投2个母基金。
引进人才显成效,促“半小时交通圈”
南沙在法律服务、卫生、建筑、规划、税务、旅游等6个领域实现对港澳人士专业资格认可,涵盖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的认可清单即将出台。目前,16名港澳工程人才获得内地职称。南沙5个孵化载体累计进驻126个港澳团队和企业,带动就业3089人。南沙增设“薪金补贴”“证书补贴”“就业奖励”“一卡走南沙”4项独有措施,单个在南沙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最高可享受51.5万元,奖补力度全国领先。南沙现已建成创享湾等港澳青创基地12家,入驻港澳台青创项目团队(企业)超500个。
据了解,南沙出台“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联合港澳专业人才机构在三地设立“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联合引进全球英才。目前,南沙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2万余人,实现3年翻两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聘首批约180位长聘制教授,九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境外一流高校。广州海洋实验室集聚张偲、潘德炉等8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从海内外引进13名全职研究团队负责人,培育52名博士和24名博士后。
在强化产业发展方面,广州将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支持制定实施重点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型储能、光电子、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项目在南沙优先布局,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目前,在南沙,国内首座深水科考专用码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正式启用,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实现主船体贯通。
在强化互联互通方面,广州将加快开展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推动南沙站2023年动工建设,加快南沙港快线、南沙大道等“三高三快”道路升级改造,启动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建设。南沙正在致力于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南珠中城际、深茂铁路广州段开工建设,深中通道南沙线、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深中通道桥梁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其外联内通的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原标题《<南沙方案>发布一周年,将争取实现“南沙的事南沙办”》)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1西贝董事长:会起诉,将上线“罗永浩菜单”!罗永浩:悬赏10万征集线索
2深圳率先落地“即时零售国补+iPhone新机”!市民今天起可预订
3A股开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AI产业链大涨后普遍回调
4中国和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就柬泰边境冲突交换意见
5港中大(深圳)音乐学院新校区藏着“大惊喜” !
6广东省9月11日表彰优秀教师2344人,深圳228名教师光荣上榜
7深圳上市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研发强度是A股企业的两倍
8读特早知道|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今日开抢;华为辟谣招聘骗局;西贝将上线“罗永浩菜单”
9读特热评|罗永浩与西贝的“口水战”,本来应该打不起来
10教室秒变Livehouse!深圳这所中学开起了“午餐音乐会”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