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南的风吹到深圳,美好的故事开始了。你信吗?不去云南就可以沉浸试体验云南十二时辰。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上,云南展区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给你独有的‘限定版’惊喜”为主题,以一日时间为轴划分展览板块,通过“展览呈现+沉浸式体验”的展陈方式,展示云南浓缩的诗意生活。
云南展区的“蓝天白云”让人向往。
什么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美好再现,是亚洲象北上南归、红嘴鸥漂洋过海,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泸沽湖的雨过天晴;是朝发夕至游老挝的“澜湄快线”,是德钦松赞梅里山居酒店的一轮日出,是保山新寨“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一抹咖香,是怒江老姆登村的一场“达比亚舞”……
市民在“有风小馆”前拍照。
十二时辰是中国人对一天的智慧表达。云南展区分为日出、隅中、日中、日昳、日入、黄昏、夜半七个展览板块。日出,观万丈金光与雪山之巅的神奇搭配;隅中,到“艺术家第二居所”寻灵感源地、精神原乡;日中,入山林古寨品“云品”独特味道;日昳,到“影视天堂”做一回“剧中人”;日入,于街头巷尾品味舌尖上的云南;黄昏,在聂耳音乐文化广场听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夜半,在纵情歌舞中解锁刻在云南人DNA里的浪漫。七个时辰,一日纵览云南风物,这些都是云南独有的“限定版”惊喜;七个板块,串联起云南的山川美景、人文风情、民族文化及特色美食,全面诠释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内涵。
市民带着子女在展区游玩参观。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对云南赞不绝口,他一生中游历最多的地方是云南,并用25万字的《滇游日记》描绘云南是“天然决胜之地”,足见云南在其心中的分量和所占的位置。
云南展区成为小朋友体验传统文化的热门“打卡”点。
徐霞客和云南的故事代代相传,云南的山、云南的水与云南的风土人情一道,成为云南文化和旅游的明信片,成为我们的共同宝贵财富。今天,人们游云南的方式和路径更加迅速和丰富,可以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实现“云游”云南壮美山河和多姿人文。
云南传统文化焕新机
瓦猫
瓦猫具有浓郁的云南民间文化属性,为了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云南省瓦猫艺人与文化企业携手,开启了瓦猫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但开发出瓦猫咖啡杯、瓦猫耳环、纹身贴等文创产品,更打造出“瓦猫大人”文创IP形象。
火草手包
火草布是壮族使用的传统布料,由当地特有的火草制作而成。来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火草手包在采用火草制作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苗族传统服饰中的“麻布”元素,同时采用了彝绣图案和珠绣手法,凸显时尚化、年轻化。
慢轮制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慢轮制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原始的慢轮制陶因其制作过程缓慢成为该项技艺传承发展的短板。为此,非遗传承人玉章凤成立了景洪博宫莎湾傣陶工作室,在保留传统器形和纹饰的基础上,将慢轮制陶改成了拉坯制作,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傣陶的实用性,玉章凤还将传统器形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思维后,非遗作品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腾冲古纸
腾冲古纸是腾冲界头镇新庄村保留的传统手工造纸。这种古纸历史悠久,品质白净、细腻、柔韧、吸水性能好、用墨后能渲染出层次,可保管数百年颜色不变,受到书画界尤其是大书画家徐悲鸿的高度推崇,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古老技艺,非遗传承人龙德正开发出古纸台灯等产品,并积极开展古法造纸的文化研学。
(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摄)
(原标题《在文博会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深晚记者带你深度体验云南十二时辰的美好》)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