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 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罗婉
2023-06-07 17:50

作为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文学单元的嘉宾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很高兴来深圳参加这次盛会。“我的重点是感受和学习,向时代学习,向优秀的民族文化学习,向同行学习。我清楚地知道,遇上大大的历史机遇,如果作家的自身的势能跟不上,他就未必能够如愿,所以说,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作家其实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习,历史有它慈祥的一面,也有它严厉的一面,它不会向每一块土地均匀播洒雨露,那就需要我们把根系往泥土的深处扎得更深一些,更广一些。”

对于论坛的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毕飞宇认为,我们的确处在了大的历史潮流中,哪个作家不希望自己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声音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我们的榜样,鲁迅、巴金、茅盾,他们成功地让自己成了历史的一个部分,这是他们立足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历史是分不开的。他们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些光辉的篇章里有他们共同的精神诉求,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走向文明、走向富裕,一句话,走向强盛。”

那么,在时代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呢?毕飞宇举例说道:“我们江苏有一位作家,叫赵本夫,他70岁了,他在前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荒漠里有条鱼》,在这部作品中,赵本夫立足于黄河,向我们展示了不屈的文化力量和生命力量,就在荒漠里,人们植树、繁衍,用中国人特有的顽强和韧性将荒芜变成了绿洲。”在毕飞宇看来,这样的文化展示是鼓舞人心的,“这样的精神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魂。《荒漠里有条鱼》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毕飞宇直言:“当然是学习,向历史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勇敢地敞开自己,迎接时代的浩荡。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作家其实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习,历史有它慈祥的一面,也有它严厉的一面,它不会向每一块土地均匀播洒雨露,那就需要我们把根系往泥土的深处扎得更深一些,更广一些。我们永远也无法脱离大地的滋养。”

□嘉宾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供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等。小说讲稿《小说课》。非虚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对话录《小说生活》(与张莉)。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7年获法国文化部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作品有20多个语种的翻译发行。

(原标题《毕飞宇: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 | 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罗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