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个“习武村”,400年历史了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文/图
2023-06-01 15:33
摘要

5月31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主办的赵川长篇报告文学《拳承:古村秘事》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年轻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竟有个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村人尚武行侠,心怀大义。5月31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主办的赵川长篇报告文学《拳承:古村秘事》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与会文学评论家称赞该书丰富了大家对深圳的城市印象,丰富了深圳的精神气质,是对深圳本土文化的一次深情探望。

《拳承:古村秘事》是一部以大湾区民间武术文化传承为旨趣的非虚构作品。全书以洪佛拳为介质,呈现一座深圳历史村落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演变的百年沧桑。作者赵川十年追踪,又经数年田野调查,足迹跨越海峡两岸,对洪佛拳的来龙去脉以及武术流派文化进行了细致溯源、梳理;文本以国共不同阵营两个代表人物的命运起伏为主线,对洪佛拳九代传人的传奇故事进行了精彩描写与刻画;对洪氏族人的命运变迁进行真实记录。

研讨会上,邓凯、何向阳、彭学明、徐坤、徐剑、刘大先等作家评论家们表示,该书作者以一双慧眼及敏锐的意识,采写了深圳宝安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洪桥头的往事与人物,让人赫然发现平凡中的别有洞天。打破了人们对于深圳特区的很多刻板印象,为了解深圳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通过洪佛拳这个深圳市级非遗项目为深圳注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年轻的深圳接通了容易被忽略的民族精神中阳刚、豪侠的气质。这是该书的重要价值所在。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写了洪桥头村这个狭小村落之中,一群习武之人,所具有的家国情怀。”专家们认为,“洪佛拳”的宗旨不只是村民个人的强身健体,或是求取功名考取武状元,而是要行大义,举大旗,为国为民,心怀天下。书中真实记录了一个深圳历史村落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演变的发展历程,以洪佛拳九代传承创新的独特视角,生动呈现发生在大湾区厚重土地上的剧变,秉持了天下大同的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难度的写作,作者通过扎实严谨的实地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的梳理,重新走进历史,把历史的碎片缝合成历史的长河。书中有大量的人物、事例以及直接引语,足见作者所下功夫之深。书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如小说般的绵长叙事,让人感受到《霍元甲》《一代宗师》以及《漫长的季节》等影视作品的风致和韵律。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评价:“本书是作家赵川践诺寻踪、发现开掘活动基础上的一次文学收获,是对深圳经济特区‘原乡本土’文脉的赓续与深拓,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精神求索,值得国内文学界,特别是‘非虚构’领域的关注。”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深圳报业集团社长、著名媒体人丁时照评价道,读书有“防病”“治病”的功效,“赵川此书就是一味药,是一枚治疗软骨病的钙片。”

“这是一个奇人奇事奇趣的好故事,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偶然得之于桑榆的绝好素材,成书虽荣幸,但颇多遗憾。”赵川表示,2010年他作为华南地区首批驻台记者,在宝岛工作期间,从发现、采访台湾一位神秘人物起步,以独家素材,加以亲历目击,探寻洪桥头村这座岭南古村崇军尚武的百年传奇,追寻并破译现代都市夹缝中一群“怪人”习武不辍背后的“精神密码”,呈现了一个深圳历史村落伴随时代大潮起伏演变的发展历程。整个写作和出版过程十分艰辛。

赵川是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高级记者。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业余时间进行非虚构写作,出版作品有:《台湾老兵口述历史》《台湾漫记》《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拳承:古村秘事》《水润湾区》等著作多部。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500余万字,荣获包括国家级新闻特等奖在内的各类奖项二十余次。其中,《台湾老兵口述历史》为350余家图书馆馆藏,入选多个文学排行榜,被诸多媒体机构推介、转载及改编。《茅洲河——流淌的深圳记忆》获评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奖,改编、摄制的4集同名电视纪录片,于2022年9月在CCTV-9黄金时段播放,并翻译成英文版,由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频道)环球播放。

(原标题《深圳有个“习武村”,400年历史了》)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