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深圳妇儿大厦为全市妇女儿童和家庭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一个崭新的“儿童乐园”即将盛大开放。建造于1994年的深圳妇儿大厦是深圳妇女儿童事业改革发展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众多深圳人的童年时光。2020年6月,深圳妇儿大厦启动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深圳妇儿大厦于今起逐步开放,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一站式服务,成为深圳儿童友好城市新地标。
旧貌换新颜的深圳妇儿大厦。图源:深圳妇儿大厦
深圳市于2015年年底率先在全国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并经过多年努力将其从最初的“概念”发展为全面铺开的“实景”,构建了政策支持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发布了涵盖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出行系统、母婴室、实践基地、儿童参与等领域的建设指引。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率先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推广;2022年,深圳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近年来,深圳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和参与友好四个维度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最大限度激活儿童潜能的同时,也是在点亮城市的未来。
以政策托举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
2018年,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创新提出了“建立安全、公平、符合儿童需求、适应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总目标和“建立完善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儿童参与的长效机制、拓展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三大策略体系。2021年,深圳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2021-2025年)》,提出完善儿童友好制度体系、空间体系、服务体系、参与体系等四大体系。同时,深圳连续出台了两轮行动计划,即《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 (2021-2025年)》,共计实施百余个项目。2022年10月,深圳印发了《深圳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实施五大行动共30个方面的工作。
在市级层面的总体部署和引领下,深圳各区及街道、企业等纷纷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百花齐放,“1+1+2+1+X”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龙岗街道“民办公助”普惠性托育示范园开园,为0—3岁婴幼儿提供专业的托育服务。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康 摄
让公共空间更加“适小”
记者了解到,深圳加强儿童友好空间拓展和适儿化改造,选取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医院、学校、社区、图书馆、出行等领域进行试点,持续推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至今已建成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339个,各类公园1200多座,儿童友好出行纳入部分慢行道改造实施中,建成722个社区儿童之家,1150余间母婴室基本实现了公共场所全覆盖,并创新推广移动母婴室。
“9园9景”上步绿廊公园带串珠成链。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友好街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在“双减”政策下增加儿童校外活动空间的重要构成,为劳动教育、课外实践、科学体验、素质拓展等校外活动场所设施提供了重要载体。例如,深圳首个儿童友好街区——百花儿童友好街区从优化安全出行系统、增加儿童游戏场地、建设儿童友好学校等7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公共空间服务设施和场地的适儿化改造,受到参访深圳的22国驻华使节点赞。
均等化服务助力实现“来了就是深圳娃”
2022年,深圳市发布《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这是全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打造无户籍地域差异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深圳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所有儿童。例如,少儿医疗保险范围覆盖深圳市户籍在园在校学生和本市中小学、托幼机构在册的非户籍少年儿童;据深圳市教育局数据,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51.5%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比例在一线城市中最高。
如今的深圳,儿童福利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到2022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9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454元,位居全省前列;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孤儿弃婴扩大到困境儿童,保障内容由基本生活拓展到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综合保障。
深圳还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中村,改善城中村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5月26日,深圳市首个儿童友好城中村在大浪街道水围社区水围新村正式揭牌。
在城市建设中引入儿童视角、倡导儿童参与
宝安福海儿童公园内,孩子们在快乐玩耍。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儿童的广泛参与。深圳高度重视儿童的参与权,提出“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制定了儿童参与的深圳标准《深圳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试行)》和《深圳市儿童议事会工作指引(试行)》,这两个指引在国内均属首创,推动将儿童视角纳入城市治理决策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儿童议事组织580个,其中福田、龙华、龙岗等区均已实现区、街道、社区各级儿童议事会全覆盖。深圳还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儿童参与活动,连续4年开通“深港澳儿童友好地铁专列”,连续9年举办深圳儿童国际论坛,还开展了儿童自然艺术季、儿童友好艺术节等多项品牌活动。深圳于2020年将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本市“儿童友好社区日”,自开展以来,每年全市各社区共举办600多项活动。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将努力推动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让儿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超大城市特点和国际影响力的儿童友好城市贡献力量。”深圳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四大维度发力 “概念”渐变“实景” 深圳跑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速度”》)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