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孩子们!”“校长好!”……每天早晨,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校长周洁在校门口与每位学生热情打招呼的一幕,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创办25年的华阳小学,从创办之初的困难重重,到现在成为广州家长群体中口碑高的名校,周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是一名有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校长岗位上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己,让学校环境风清气正,让孩子们阳光自信地成长。”周洁说。
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年前,华阳小学在读三年级学生马子寒萌发“科学梦”,要组建小科学家团队,做有趣的实验。在学校支持下,马子寒拉起了一帮科学发烧友,组建了“爱因斯坦科学社团”。如今,小科学家们在广州的大小河涌进行水质监测,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华阳小学推行“生本教育”探索和研究的生动案例。“生本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既适合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路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所以都应该得到尊重。”周洁说,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像农业生产有其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一样。学校应该成为孩子自由成长的乐土,成为学生未来幸福的根基。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华阳小学的课堂由过去的讲坛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学生可以随时地走进校长办公室寻求帮助和支持,学生自主选课、开课、送课。到了晚上9点,经家长签字同意,学生可启用“绿色作业通道”,放下家庭作业开始休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系列新做法,切实为学生减负和松绑。
2015年,通过广州市教育局层层遴选,华阳小学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鲜明教学特色和独特办学风格的首批广州“好学校”。如今,这所有口碑的名校拥有3个校区、近90个班的规模,是天河区乃至广州小学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学校办学成就的最好诠释。”周洁说,学校帮学生扣好第一颗扣子,呵护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则前提下,给予孩子心灵和思维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才能走得更远、更发展得更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找到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密码
“凡是要求老师做到的,周校长自己首先做到。”在华阳小学老师们心中,周洁一心只为工作,无论深夜还是假期,向她询问工作问题,都能立刻收到回复。周洁严于律己的作风,深得教师们的肯定。
2006年,在华阳小学工作近10年的周洁被调任天河区石牌小学校长。一开始,这次身份的转变并不被旁人看好。她却相信这是一次机会,能带来更多可能性,实践党员先进性要求。
在石牌小学,周洁开始探索“无墙教育”:重点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教育网络,让“读书声赶走麻将声”,让社区氛围、家庭氛围因学校而改变。学校里,老人和小孩一起唱粤剧、父母与小孩一起练武术的情景渐渐多了起来。经过6年努力,石牌小学成为广东省首批德育示范校,并获得广州市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学校的“红领巾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
周洁说,人民教师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应是个人得失,而是如何办好学校、教育好孩子,找到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密码。她一直深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只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都会成长得更好;只要找到学校发展的密码,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好。
对话
周洁: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 就经得住质疑
南方日报:您是什么时候入党的?“初心”是什么?
周洁:我是2002年入党的。当时的华阳小学校长找我谈话,希望我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我的“初心”很简单,我相信人要有信仰有追求,想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更进一步,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南方日报:如今孩子的起跑线不断前移成为“普遍焦虑”。“生本教育”营造的轻松氛围,会不会让家长更焦虑?
周洁:我想,只要一切是从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就经得住所有的质疑。因为人的悟性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不是像绿叶和枯叶的区别,而是叶子纹路和颜色深浅的区别。教育只要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就会展现生命千姿百态的美。就像我经常和家长沟通的那样,其实人生是长跑而不是短跑,偷步和抢跑只能是在短期内见效。最有效的学习是体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体验,我们要以孩子的成长经历促进孩子的成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品行,才会让他走得更远、更好。
南方日报: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您会把哪些基层声音带到会上?
周洁:做教育,提升自我很重要,了解百姓的心声更重要。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我在搜集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想法,听听他们想说的话,发好广东基础教育的声音。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更为健康的综合评价机制和选拔方式,摒弃过度培训,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升学焦虑,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