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39期·“2023深圳设计周”特别策划⑤ | “服装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晶报记者 徐黛茜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2023-05-04 08:41

4月27日上午,2023深圳设计周在滨海艺术中心开幕。艺之卉时尚集团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受到邀请,与其他几位演讲嘉宾一同在开幕式上围绕2023深圳设计周的主题“世界设计 深圳动能”发表演讲。她穿一件蓝色上衣、白色阔腿裤,踩着一双高跟鞋,与之前几次见她一样,时尚又精致。

赵卉洲在深圳设计行业闯荡20多年,从一个小铺面的小设计师一路走来,成为一家时尚品牌的创始人,带着自己的设计走到了国际上,多次参与米兰时装周,还把品牌旗舰店开进了意大利,让更多人看到来自深圳的、中国的时尚设计。她不止一次地提起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她希望能用设计的力量,让中国服装设计在国际时尚舞台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展现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在开幕式上,她说:“我们不断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回来,我们也相信时尚跟深圳紧密结合,让深圳的城市跟深圳的设计形成一种联动。”

01

赵卉洲在演讲中提到了她引以为傲的艺之卉百年时尚博物馆,这是她精心打造的一个空间,是民营企业里唯一一家以时尚为主题的国家三级博物馆,这里也足以能展现出她对于时尚文化的积累与研究。它位于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呈现许多中国古代服饰,许多人前去打卡。馆内收藏了从清代开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刺绣,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具有不同时代意义的服饰。在这座博物馆的官网简介上写着,“以演绎时尚文化史的形式,来表达艺之卉对时尚和服饰文化的理解和推陈出新的设计理念。并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国艺术文化、引导中国大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设计观,从精神和物质双方面提升大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从博物馆走出来,同时这里也是赵卉洲公司的办公空间,处于庞大的红色建筑物中,一楼有品牌店铺,橱窗中展示着艺之卉品牌的最新设计,往上走便是办公室,与写字楼里的办公室不太一样,这里的桌椅都是自由摆放的,看起来错综复杂,总能看到一些布料,一些设计图纸,还有一些画作、雕塑等等,让人置身于一个创意设计空间。

在赵卉洲的办公空间能看到许多当下与过去的连接。除了显而易见的现代时装,还有一些像是传统工艺下的刺绣、老式的衣物,还有些石雕,以及透着古香古色的桌椅。这些与她的时装设计有着同样的感觉,是一种创新与传统的新创造——

在2023春夏意大利米兰时装周,赵卉洲带着旗下女装品牌高端线HUI前往。这一次她的作品主题是“蝴蝶妈妈”,出自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神话传说“苗族古歌”:黔东南苗族民众视“蝴蝶妈妈”为人之祖,苗族年轻姑娘常通过衣襟上的蝴蝶图案和蝴蝶扣等蝴蝶神话文化实体,来表达“祈蝴蝶妈妈庇佑”的心愿。

为了呈现“蝴蝶妈妈”的设计与故事,赵卉洲与团队专程前往贵州采风。她在贵州遇到了贵州省省级非遗传承人、贵州省省级蜡染工艺大师伍德芬——一位从孩童时期就跟随长辈学习蜡染的手艺人。之后赵卉洲与她一起走访布依族村寨,和当地的手工艺人交流,也一起去赶集,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

后来她把蜡染技术运用至新的时装设计中,也把“蝴蝶妈妈”传说中的蝴蝶图案通过刺绣、蜡染呈现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时装上,她说这不仅是留住传承,也是留住人们对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这不是赵卉洲第一次把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运用在时装设计上:2022春夏米兰时装周的《中国·女书》主题系列,“女书”起源于湖南永州,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专用文字,赵卉洲以此为设计灵感,将这些文字印在服装上,传统文字加上现代剪裁,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新的意义。赵卉洲说,“通过服装表达女性的思考,赋予女性更多的力量”。在此之外,还有“中国灯笼”、“中国戏曲”、“屏风之外”、“木兰辞”系列,都重现了传统文化的美,又让它们在现代呈现新的表达。截至目前,赵卉洲与她的品牌已经12次亮相米兰时装周。

设计周开幕式结束后,赵卉洲便前往贵州,继续她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传统公益的同时,她还与深圳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一起发起卉基金,坚持设计扶贫,在贵州的大山里,有卉基金的定点帮扶村,让村里的绣娘重新用双手改变生活。“有些绣娘八十多岁了,还在织古老的土布,因为没有市场,土布越来越少”,赵卉洲希望通过设计不仅能让传统工艺被重新看见,也能让设计的力量作用更加深远。

▲赵卉洲希望能用设计的力量,让中国服装设计在国际时尚舞台有立足之地,展现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赵卉洲在贵州采风,为“蝴蝶妈妈”系列设计找寻灵感。

02

做原创、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赵卉洲的追求。她的母亲、舅舅都有美术方面的背景,赵卉洲从小耳濡目染,对美和设计感兴趣。后来她考上湖北美术学院,从版画艺术调剂到服装设计专业。在那个本土原创服装设计仍不多见的年代,母亲曾问赵卉洲,学这个毕业出来是不是就做个小裁缝?赵卉洲当时就回答,你放心,等我毕业了,我一定做有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品牌。

大学毕业后,渴望实现梦想的赵卉洲放弃了做老师的机会,背上行囊来到“创业的天堂”深圳。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为了了解行情,甘愿在深圳的服装一条街上从店员做起。积累了一定的服装品牌经营管理经验后,在华强北新大好时装城,赵卉洲开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店,自己做设计,母亲帮忙打版。在当时服装市场以批发销售为主的情况下,赵卉洲的店是整个时装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产自销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店。

虽然经历不少坎坷,但有自主设计支撑的原创之路,最终走通。从一间小工作室到有自己的小助理,到开第一家百货商场的店铺……2000年以后,赵卉洲创立的品牌“EACHWAY艺之卉”发展加速,在2003年到2008年,销售额几乎每年倍增。2006年,艺之卉在北京拿到了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之风格大奖,让赵卉洲感到一种莫大的鼓励。

然而,赵卉洲并未止步于此。她明白,想要将设计做得更好、推得更远,既要从更广阔的世界借鉴学习,也要将中国设计展示出去。

2009年开始,赵卉洲在中欧商学院攻读EMBA。2014年,艺之卉设计团队经过层层评选,获得了为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夫人设计礼服的机会,包括从面料的前期开发、设计到礼服的设计等方面。那次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不仅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展现大国风范,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在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上,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

最终,在面料上,为了配合会议期间的天气,团队研发了羊毛和真丝的混纺面料,既轻薄又保暖;在颜色上,选用藏青、牡丹红和浅杏色,是中式素雅的风格;在廓形上,采用极简大廓形设计,流行,简约,大气。此外,这套“新中装”还大量采用苏绣等元素,将传统工艺融入细节之中。

“通过这次设计,我也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追随潮流,更要讲好中国故事。”赵卉洲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装结合,也是她一直在设计中希望实现的。例如,西方人比较重视结构的立裁,东方人比较重视意境和平面的裁剪,这些都可以相互融合和承接。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百年整个世界的时尚品牌发展历史,赵卉洲之后又到米兰进行学习。在米兰读书的两年,她一边在学校听老师讲各个品牌的发展历史,一边去米兰时装周的各大秀场。吸收到的新知给了赵卉洲很多新的创新与思考,让她明白,“在表达过去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表达当下东方与西方的连接与融合”,也让她思考,中国品牌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国际的力量。

她回忆自己与品牌发展的这一路,也看到深圳在设计产业的变化与前进,“我自己从一个深圳小的原创设计师,到做自己的品牌,再去到更大的世界,展示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也看到深圳这些年在设计产业上的变化,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聚集优势,在深圳市政府的主导下,深圳时装周应运而生,也进一步推动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我而言,深圳相当于我的另一个家。”

▲赵卉洲与她不同时期的设计作品,其中2006年获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之风格大奖。

03

2020年,赵卉洲荣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杰出工匠称号,“我自己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带着这样的压力,我也要继续去做更好的设计。”她这样说道。

赵卉洲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设计师会经历三个阶段:天赋期、学习期、时尚反思总结期,她总结自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她解释,“对于设计这件事,仅仅有热爱和天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复盘并且进步。而好的设计灵感有时需要感性思维去主导,有时需要理性思维去主导,二者缺一不可,需要我们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2015年,赵卉洲以“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师”身份被中国服装协会推荐到意大利参加中意文化交流, “记忆的空盒子”主题的大秀,让其成为亮相米兰国际时装周的首位中国设计师。“作为中国人,在这片土壤里长大,我通过小时候的记忆来把过去30年的东西梳理出来”。在米兰的这场首秀,赵卉洲重拾起小时候妈妈的回忆,用汉绣、画册、缝纫机等元素,呈现出七八十年代的点点滴滴。也是从这次首秀开始,她慢慢走到了国际市场上,接连多次参与米兰国际时装周,每年春夏与秋冬两季,均会在此舞台上发布时尚流行趋势。

赵卉洲记得,做2015年第一场发布时,在米兰提到自己的品牌来自深圳,观众不知道深圳在哪,她还需要用“靠近香港”来做解释。如今,他们再说来自深圳,对方就会说华为、腾讯是深圳的,深圳的科技发展走在前面,那你如何看待深圳的时尚?赵卉洲回答他们,深圳的时尚一直在努力,之后一定会有更多时尚品牌可以和米兰对话。

目前,赵卉洲也在融合公益事业和服装设计。2019年,她将自己“卉基金”做的设计扶贫的贵州刺绣带到了米兰,把刺绣用在了服装的廓形中,充满未来感、科技感,让看似未来的设计与非遗碰撞在了一起。

每每溯源为何喜欢设计、服装,赵卉洲还是会说受母亲的影响。因为母亲教过美术、也做过裁缝,让她从小喜欢裁剪衣服和设计,不断学习、反思,再继续创造,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在之前接受《晶报》的采访时,她曾说:“流行像风一样,来得快走得也快,但设计师需要找到服装的灵魂。对我而言,那就是以非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让我们设计的衣服因此变为可穿戴艺术”。她期待她的品牌也与许多国际品牌一样,能在国际上形成中国时尚的影响力。

而对于自己未来的设计之路,她坦言,“我认为我有使命去承担起打造中国百年品牌的梦想。服装不仅仅是一门生意,也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服装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它能很好地代表中国文化。”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徐黛茜 统筹 李岷 制图 勾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