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通:行成于思的盐田基层配网建设专家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祝凯 李文鹏
2023-05-03 14:50
摘要

曾通和团队在深圳供电局范围内首创了光纤、自动化、加密模块“三同步”的最高建设标准,最终攻克了建设时序不匹配造成的重复停电、重复调试的问题。

走进盐田供电局工程部被大家称为“作战室”的小会议室,三面墙壁上贴满各种图表。

一面墙上,是全局在建工程全过程关键节点进度管控表,今年各项工程的前期、开工、施工、结算进度一览无余;另外两面墙上,是这些工程对应的光纤建设作战图和配网自动化项目汇总表,停电方案、占挖计划、物资准备、不停电作业等情况都详细地列入其中。

“‘作战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我们今年智能电网建设的任务和进度。安全、高效、优质建设好智能电网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深圳盐田供电局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三级拔尖技能专家曾通说。

首创“三同步”建设标准大幅减少停电作业

2017年5月,盐田区中英街线路自愈自动化改造工作开始实施。这条长约250米、宽约3—4米的街道十分特殊,深圳、香港各占一半,是中国唯一的“一街两制”地区。

顶着炎炎烈日,身高1.91米的曾通带领团队实地勘察中英街每一个巷道,与社区、工作站密切沟通,反复推敲施工方案。他常常在工程现场蹲点,来回调整设备安装位置,精准校对各项测量尺寸,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无缺。汗水浸湿了工作服,但是却无法浇灭“造梦人”的心,团队顺利按时完成了任务。

可是,在工程建设期间,一位焦急的女士几次向他询问作业进度,让曾通深有触动。原来,盛夏的深圳燥热难耐,改造工程不可避免地带来几次短时停电,她担心影响孩子备战高考。

“怎么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停电作业?有没有一些工作可以同步开展、节约时间?”为彻底解决这类问题,曾通作为团队带头人,查阅了各类项目管理及技术书籍,请教各方专家、吸收先进经验,并结合盐田实际深入思考。光纤建设进度滞后,他们主动协调占挖工作;互感器安装不规范影响信号上送,他们研发独有的互感器提升固定装置;二次接线混乱,他们带领施工队伍寻症结,全整改,快安装。除此之外,曾通和团队在深圳供电局范围内首创了光纤、自动化、加密模块“三同步”的最高建设标准,最终攻克了建设时序不匹配造成的重复停电、重复调试的问题。

2020年,盐田供电局建成南方电网首个全光纤通讯的自愈电网,首次成功运用集中式自愈复电,首个远程全操全控合环转电也在盐田成功实现。2021年、2022年盐田全区域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仅为174秒、132秒,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创新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在十几年的一线工作中,曾通发现,配网基建工程经常面临工作任务重、建设时间紧、物资到货迟、施工力量缺、办证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以及有时方案不细致、协同程度低、制约因素多等,造成项目施工进度达不到预期,投资产出下降。

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曾通和团队总结、提炼出了“基于配网基建优质工程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的管理体系。这一管理创新方法主要由“早策划、细方案、抓前期、强统筹、促协同、控实用”六部分组成,积极应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创新方法,统筹做好配网项目的“施工谋划、均衡实施、分批投产、精准结算”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并在盐田局范围内推广应用。近几年,盐田供电局配网项目计划完工率、计划结算率和投资计划完成率均排名深圳供电局内第一名。

作为盐田供电局“山海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曾通还负责全局的创新工作。他和团队依托科技项目、职工创新项目,探索工程建设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全方位打造数字化工程建设场景,并发明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及循环工具”“配电网工程多源数据融合的激光定位工具”“电动操作机构测试仪”“配网自动化二次线布线方案”等实用化工具。其中,“配电网工程多源数据融合的激光定位工具”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技术发明和工具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多年前,原径口村从盐田区西南端的盘山公路脚下搬迁至深盐路旁,但由于历史原因,配电设备均由原村委负责运维并抄表收费。2021年,盐田供电局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区政府大力协调取得相应产权手续的情况下,积极做好配电设施资产移交后的改造及抄表到户工作。曾通带领团队努力克服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等困难,特别是采用多项新型技术、设备优化工程建设。比如,采用负荷转移不停电作业降低施工对居民用电的影响;因地制宜采用装配式配电设施检修通道,减小了后期运维及抢修的难度;使用中空母线槽、新型防火封堵材料、防静电地坪等多种创新技术及材料,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你们的抄表到户工程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多年来的大问题啊!”盐田区人大代表刘伟荣感谢地说道。

各项创新工作带来了工程质量实实在在的提升。曾通所负责的项目获得多项荣誉,包括南方电网级基建工程相关奖7项,深圳供电局级局基建工程相关奖19项,为盐田供电局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曾通:行成于思的基层配网建设专家》)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祝凯 李文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