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随笔集《独坐》上市 奚美娟与观众读者娓娓道来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04-26 12:11
摘要

全书充溢着从生活中获取的力量,也展示了这位表演艺术家的艺术观。

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著名演员奚美娟的首部随笔集《独坐》。作者以温婉的笔触,书写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阅读生活、创作心得,以及家人和所遇见的长辈,全书充溢着从生活中获取的力量,也展示了这位表演艺术家的艺术观。

奚美娟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多次荣获“梅花”“华表奖”“金鸡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她1955年生于上海,后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录取,作为优秀的上戏毕业生,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该剧院在1995年后改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享誉各界。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40多年来,奚美娟在话剧、电影和电视剧中塑造了100多个艺术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家》中的瑞珏、《中国梦》中的明明、《留守女士》中的乃川、《北京法源寺》中的慈禧、《假女真情》《蒋筑英》《一棵树》中的女性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22年,凭借《妈妈!》中阿兹海默症女儿冯济真一角,奚美娟再度成为第35届金鸡影后,这是她1991年凭借电影《假女真情》的中年女教师王玉娟一角,成为第11届金鸡影后之后,再度折桂。

数十载演艺生涯的锤炼,成就了奚美娟这本“独坐”时光中的人生感悟之书、艺术洞察之书。观众和读者能够从这本书中看到奚美娟表演背后的人生历程。

《独坐》共分五辑:

第一辑是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奚美娟对身份迥异的逝者有不同的视角观察。《想念父亲》写下父亲临终前的场景,“是父亲在我的生命程序中,注入了只有他能解读的基因密码,让他的女儿能为中国电影艺术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双双真不朽,芬芳大地中》是对张瑞芳的久久缅怀。《他手中握着一把神奇钥匙》中,黄佐临院长“给我指点迷津”一直铭记在心。


第二辑是对旅途的生动描绘。一个人,不只在空间上和地域上行走,而是心灵的亲近和精神的回归。奚美娟走进历史,走进大川大河,走进小溪小院,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山川风物。


第三辑是对演艺的深刻阐述。在《我怎么走进芳西雅这个角色》里有段文字:“那天最后一个把魏勒抱在怀里,仰天叩问的动作也是即兴的,我的情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必须那样做,才能体现此刻的心迹。”表演的奥秘其实就在常与变之间。“常”是指既有表演经验。如果靠这些惯性经验去演,也会演得不错,但一直如此演下去就会有问题。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卓尔不群的演员,就得不停求变,反固有模式,反既有经验。


第四辑是对好友的深情叙述。赵忱、刘艺、钟扬、陈达明、印海蓉等等,旧朋新友依次走进她的目光中,留下岁月的记忆和美好的展望。


第五辑是对社会的深度思考。经典与品牌、品读的魅力、海派电影、媒体的作用等话题都能引起奚美娟的特别关注。读者见到的是奚美娟与生活短兵相接、历练辗转之后的沉淀。


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本《独坐》精致装帧,素雅大方。封面上奚美娟老师深邃目光,仿佛看得很远很远。书中还有数幅珍藏彩插,包括全新生活照、经典剧照等等,均为首次面世。尤其特殊的是在一些精彩篇章文末,细心附上二维码,读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感受奚美娟老师亲切的亲声朗读,3D环绕声让你“声临其境”,走入《独坐》所打开的那个世界。

图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提供

(原标题《首部随笔集<独坐>上市  奚美娟与观众读者娓娓道来》)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