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29期 │ 我们不说再见
晶报统筹 李岷 记者 罗丹/文 勾特/图
2023-04-18 08:41

■罗丹

二月的深圳,空气里已经有了一种湿润的感觉。看见黎珊和黎伯的时候,他俩正有说有笑地走进大厦,黎伯头发花白,据说手术后他开始长出黑头发,脚步轻盈,看起来还是偏瘦,但照黎珊所说,已经“胖了不少”了。父女俩肩并肩,没有搀扶,一种笃定和坦然气息扑面而来。这种状态,是5年前的黎珊想都不敢想的。

2018年11月12日,深秋的北京,黎珊才过完40岁生日,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大楼里等父亲。外面天很蓝,医院大院里的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反射着金灿灿的光,黎珊觉得这是个好兆头。手术中途,医生给她看了从父亲胃里割出来的肿瘤,那东西比黄豆大一圈,学名“贲门癌”。几个小时后,手术做完了。进病房的时候,黎伯醒了,“嗯嗯啊啊”朝家人们挥了挥手。黎珊觉得心里一松,她隐约相信:这一关算是闯过去了。

▲2018年11月11日,黎伯手术前一天,医院大院里的银杏树无比耀眼。

父亲被确诊贲门癌晚期后,黎珊一直觉得自己和家人“演技”过关,父亲对自己“胃里长了囊肿”的事情深信不疑。接受采访时,黎伯却狡黠一笑:“深圳的医生说让我回北京看看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但要说内心有什么起伏,还真没有。死生由命,这种事情,想也没用,索性就不想呗。”

于是,在这个关于癌症的故事里,女儿和父亲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

猝不及防的消息

2018年8月,夏天。一次家庭聚餐上,一个亲戚又一次跟黎珊说:“你爸太瘦了,又不爱吃东西,最好去医院看看。”过了几天,黎珊将黎伯带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做了个胃肠镜。推出来醒麻药的时候,医生把黎珊叫到办公室,拿着报告跟她说:“贲门那长了个肿瘤,还不能确定性质。但你父亲这么瘦,又在那个位置,建议你们回北京看看。”

医生什么也没明说,但他说话的样子,让黎珊意识到事态严重。“当时脑子一片空白,马上给派到外地工作的先生打了一个电话。一边打,一边就哭了。”在电话里,黎珊哭:“我要是再没爸爸,我就变成孤儿了。”2007年,黎珊的母亲脑出血突然过世。在深圳工作的黎珊赶回北京时,母亲已经脑死亡了。没来得及和她说最后一句话,见最后一面,母亲就永远醒不过来了。好几年,黎珊都没走出来。“我总会想,为什么啊,为什么会这样?我妈那么年轻,那么好的人……”

给先生打电话的时候,黎伯的麻药还没醒。黎珊立马又给其他几位家人打了电话,汇报情况,其实也是为了“串口供”——父亲醒了,黎珊强装微笑:“老头儿,没事!医生说你胃里长了一个囊肿,建议我们回北京看看。”

作为一个北京人,虽然在深圳生活了20年,黎珊依然保持了北京的语言习惯,比如称自己的父亲“老头儿”。黎伯一直在北京生活,黎珊2003年来到深圳工作,除了逢年过节,父女俩不经常见面。2012年,黎珊的儿子出生,黎伯从北京来深圳带娃,父女俩的生活才有了更多交集。

毫无准备的巨变

2018年9月,黎伯回了北京。黎珊跟北京的大伯、姑姑还有表哥表姐们都打了招呼,拜托大家统一口径,先别提得病的事,就说遵医嘱,做个细致检查。在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黎伯被确诊为贲门癌4期,就是癌症晚期。

那个夏天,黎珊的先生刚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黎伯回北京后,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子。白天,儿子上学,黎珊一个人在家。晚上,儿子回家,黎珊把孩子托付给姑姐照看,自己去上夜班。白天一个人在家收拾东西、做家务,偶尔停下手来,眼泪就止不住涌出来。“他身体一向不错,在这之前,我真的从来没想到老头儿会得癌症。”黎伯化疗,头发掉得厉害,又总恶心想吐。有时候父女俩打开视频,深圳这头刚听到了北京那头的呕吐声,视频就由北京那头戛然掐断。在深圳的黎珊马上陷入情绪黑洞:“可能他只是吐了一小口,但在我的想象里,他痛苦地呕了一地。”黎珊是个情绪外放的人,她习惯用“哇哇哭”来形容自己的哭态。

找医生、做检查、日常照顾的事儿只能托付给继母和北京的表哥表姐。黎珊连上两周班,能攒4天假,每两周回一趟北京。“回到北京家里,看到他,人就不那么难过了。”但在北京的时间,快得让黎珊无法适应,每次总是才相见,就要分离。几乎每一次,在首都机场,坐在候机大厅,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黎珊把头埋到胸前,好不让路人发现自己在流泪。

▲从北京西三环的家到东三环的医院,路上打车要一个小时,黎珊经常送饭。

“那段时间很想不开,觉得我这一辈子没做坏事,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现在想想,其实最难的时间也就很短的一段时间。那时候儿子刚上小学,每天要给他辅导作业,有时候气得灵魂都出窍了。上班也有很多事,忙啊忙就把负面情绪抵消掉了。”黎珊说,这是生活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理解时间的意义

黎伯做了三期化疗。到第三期时,头发掉光了,他不想再继续了。黎珊问北京的医生能不能手术。医生说:可以。但一开始,黎伯不太愿意手术。黎珊猜测,老头儿以前在家是最小的儿子,家里有母亲和哥姐,后来又遇到强大的妻子。他的人生很少有需要这样做决策的时候。“老头儿挺胆小的,家人只能一起帮他分析利弊,最后他点头了。”

去年,黎伯73岁,平安地度过了手术后的第4年。北方人迷信:73岁和84岁是老年人的两个大坎。一整年,黎珊都盼着时间快点过。2022年年底,全国“阳一片”时,黎珊每天都问:“感冒了吗?阳了吗?”老头儿反问:你想干啥?挨到年底,黎伯到底还是阳了。好在不是很严重,低烧、咳嗽了两天,这个坎就过了。过年的时候,黎伯如约跟女儿一家相聚,黎珊一看放心了——老头儿胖了一点,精神状态很好。73岁的坎算是过去了。

2023年年底,黎伯的手术就满5年了。医学上,一般肿瘤患者术后过了5年生存期,就认定为临床上的痊愈。黎珊说,其实过完2022年,就真的松了一口气。

2020年,做完手术的第二年,黎珊让老头儿把想去的地方都列出来。只要有假期,黎珊一家人就陪着黎伯去旅行。这些年,他们一起去了扬州、佛山、福州。

▲2022年夏末,黎伯和女儿黎珊、外孙一起到福州旅行,走了很久的路,他还是习惯找个地方歇歇脚。

最近这几年,“母亲”也不再是父女俩之间的禁忌话题。老头儿说:“如果你妈妈当时没有走,中风瘫痪了,对她是折磨,对你也是折磨。你的下半生可能就搭在照顾母亲里头了。”老头儿还说,你妈妈是那么骄傲的人,让她瘫在床上,她得多难过啊。黎珊关于母亲的心结,一点点打开了:“后来我想想,也是。我妈走得没痛苦,是有大福气的人。”

我们不说“再见”

“他们以为瞒住了我,其实我早就知道了。”特地将黎伯与黎珊的采访分开,是为了探寻一个故事不同的心路。果然,黎伯早就知道女儿拼命要瞒住的事情。“我这个人比较能想得开,心也比较大。我爱看书,书里把什么大道理都说透了。反正当时知道了,也不往后想,就顺其自然。生死这种事情都是命。不是有一副对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人啊,不都得这样。也就是早和晚的事。”采访的前半个小时,黎伯坚决不承认自己心有彷徨和害怕。

黎伯说,住院的时候,病房里成立了一个“胡说八道”小组,他是组长。“胡说八道”小组每天什么都聊:天南海北,年轻时候的事,单位的事……但大家从不聊病情。小组成员之间,也不知道其他人得的什么病。总之,进入化疗阶段的,都不是什么好病。一个陕北的年轻人40来岁,医生说他没有手术机会了。化疗了一段时间,年轻人要回去了。走的时候,“胡说八道”小组组员告别。黎伯说,别说再见啊,我们不说再见。还有一个邯郸的老哥,和黎伯最聊得来。他术后出院的时候,黎伯加了他的微信,当时轻松地说,要是咱们都能再多活十年,一定得聚聚!

2019年,黎伯参加了中专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聚会上不知道谁聊到癌症的话题,场下纷纷应和。黎伯第一次在人群面前撩起了自己上衣,露出胸前的伤口,“我,贲门癌,也割了一刀。”由这个话题起了个头,大家又心照不宣地结束了。那次聚会,已经有很多同学无法到场。生死的问题,是每一个参加聚会的同学不愿意想却不得不想的问题。

没说出口的遗憾

采访到后半段,黎伯终于松口。人世间,还是有很多舍不得。这其中,最舍不得的就是黎珊的孩子。“得病的时候,我69岁,外孙子才6岁。那时候会经常想,以后要见不着外孙子了,觉得怪遗憾的。”黎珊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因为工作性质,黎伯和黎珊的母亲常年在外。黎珊读到小学五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没过几年,又上高中了,忙着高考,一家人之间闲聊并不多。大学毕业后,黎珊只在北京停留了很短一段时间,接着跑到上海,之后来了深圳。

讲到这里,黎伯连连叹气:“当时就想,我年纪也不大,正是帮孩子的时候。这一生病,又帮不了孩子。外孙子出生后,一直是我在带。孩子天天姥姥、姥爷,跟我和老伴特别亲。想到这,我就觉得……唉!”

▲2019年2月10日,黎伯术后三个月,瘦了很多。正值春节,外孙到北京一起过年。

生病之前,黎伯爱抽烟,也爱喝酒。“我是做工程管理的,年轻的时候应酬也多。中午、晚上经常喝酒。那时候觉得,能抽烟、能喝酒,什么病都没有。”生病以后,黎伯先把烟戒了,后来酒也戒掉了,现在喝点咖啡。“要说生病这事,我真没想到。我觉得我身体素质挺好的。而且我这人吧也不爱去医院。医生给我发药,告诉我一次吃两片,我乐意一次吃三片。我觉得药多吃点能好快点。”

生命的意义

遗憾说完,黎伯强调“但我真没怕过,生死由命。”这种乐观,来自于他母亲,也来自于人生。“我十六七岁的时候,上中专,住校。有一次周末回家,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妈妈不在,妹妹也不在。那时候搞运动,人不见了你知道吧,当时那种恐惧,哎!后来我都不大记得是怎么找到的我大妈,又发现妹妹在大妈家里。大妈跟我说,母亲被公安局找去了。也就是在那次之后吧,我把什么事都看淡了,遇事从来不纠结。”黎伯从记忆里掏出这个重大事件,证明往后人生就此通透,“我的老母亲也是个特别乐观开朗的人,她说:‘我就是知道明天要走,今天觉也要睡好’。我觉着吧,高高兴兴也是一生,不高兴也是一生,那就高兴点呗。”

关于旅行的意义,父女俩的解读也完全不一样。黎珊说,旅行是父亲的心愿,他有一个心愿清单。黎伯却说:“我哪里有目标和清单,不过是想出去转转了就去,路上哪怕走一半了,不想走了就拉倒。今年我准备去南京看看。人生啊,想太多意义啥的,没用!”

并非结尾:人生的病痛,坦然面对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约241万。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为40.5%左右。

作为一位肿瘤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陈瑛罡坦言,怎么样和肿瘤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其实挺难的。患者确诊后,陈瑛罡不会直接跟病人说。“先找家属,让家属有个心理准备。病人那边就把情况说轻点。”遇到比较乐观的病人,他也会慢慢向病人透露。“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有的人一听到就崩溃,也有的人能做到比较坦然。病人的性格是怎样的,前期沟通时候,我们心里都会有个数。”陈瑛罡表示,如果病人和家属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更有利于后续治疗。

陈瑛罡介绍,提高癌症手术后5年生存率最重要的是“早诊早治”。但我国胃部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40%-50%,远低于日韩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胃癌的高发区域是农村,通常就诊时就已经是进展期或晚期。”他指出,情绪对人体免疫功能也有影响。焦虑、恐惧、不安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对康复不利。反之亦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这一生中,总会发生疾病,要科学地面对疾病。虽然突然,也得去面对,去接受。”陈瑛罡说。

(文中黎珊、黎伯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统筹 李岷 记者 罗丹/文 勾特/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