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背靠南岭,面朝南海,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之一,长期以来得风气之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四次来这里考察。四天时间,总书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地,为广东发展明确方向、指引路径。
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13日省委省政府的汇报会上,总书记为广东划了一个重点,就是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俯瞰广州。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几年来,粤港澳三地加速融合发展,大湾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000多万的热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这次广东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湛江徐闻港强调,要把港口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在乐金显示广州制造基地,总书记向外国投资者发出邀请: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潜力无限。
4月6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第一批20个典型案例公布,其中涉及营商环境类的就有7个。如:前海率先探索域外法适用机制,对推进法律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积累新鲜经验;跨境信用报告格式规范为深港澳跨境信用互认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与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跨境信用合作提供借鉴等。
△一辆从香港开往珠海的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入境珠海。
此外,通达全球的交通体系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更多可能。
随着广深港跨境长途高铁全面恢复,广汕高铁全线正线铺轨完成,南珠(中)城际项目开工,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备。
△香港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
大湾区11座城市均有港口,是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之一,区域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湾区之首。预计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座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建成引领全球、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
从太空俯瞰地球,在卫星夜景图中,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灯火最璀璨的区域之一。
——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何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阐释:“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广东是汽车大省,2022年汽车产量达41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不仅传统汽车产业庞大,比亚迪、广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也日渐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广汽埃安总装车间智能生产线
从“有”转向“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由之路。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广东正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今年农历新年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将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建立并协调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年度任务清单。
此后,前海管理局携手香港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推动大湾区培育科技创新的丰沃土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印发,对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澳门品牌工业等185个门类予以支持……
△位于深圳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预计今年启动区的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将部分投入使用。
截至今年2月,大湾区已集聚独角兽企业51家,约占全国的1/6、全球的1/20。广东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从探索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正持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总书记这次广东考察的一个关键词。
在湛江徐闻县大水桥水库,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
在茂名根子镇柏桥村,总书记对村民们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汇报会上,总书记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前三次考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了珠三角、粤北、粤东。这次来到湛江、茂名所在的粤西,传递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强烈信号。同时强调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而这也是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自动驾驶汽车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展道路测试。
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总书记有着深远的考量。
从全国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要逐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广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探索,将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近几年,大湾区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加大产业转移力度,统筹珠三角9市与粤东西北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广东肇庆打造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在江西赣州打造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与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协同发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作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在优势互补中开拓新局,具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独特优势。
△港珠澳大桥
潮涌大湾,千帆竞渡。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抓紧做实,广东一定能做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原标题《时政微观察丨如何做好排头兵?总书记为广东划重点》)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36
俯拍南山后海中心河公园 图为9月9日拍摄于后海中心河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中心片区的滨水公共空间,北起东滨路,南至深圳湾出海口,单侧长约2.2公里,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 公园以“一河碧水,两岸繁花”为主题,在保障排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景观优化和功能复合提升,打造了阳光沙滩、河口乐园、嬉水园等特色空间。设有全龄友好活动设施、光伏发电装置及智能设施,如太阳能充电座椅、智慧庭院灯等,实现了低碳与生态融合。去年该公园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颁发的能源和碳减排(Energy and Carbon Reduction)类别荣誉奖。#读特小记者#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