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首日,“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成果展示会暨深圳站启动仪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举行。记者获悉,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将在既往传统的治疗手段之外,能够得到健康科普教育、音乐治疗、导引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中华传统医药委员会共同主办。
创新慢病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党委书记张天奉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防治康管”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引入了复旦大学公益性医疗项目“慢病相对时空”,共同致力疾病管理模式创新,为实现“病有良医”和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做出先行示范。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院长林汉利介绍了“慢病相对时空深圳站”的筹建情况,他表示,慢病相对时空深圳站亮点纷呈,突出基层医疗集团效能,注重发挥社区和社康中心作用,形成医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增加患者类别,聚焦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医院将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均纳入管理;融入医院防治康管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注重全周期的管理。
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王立萍在致辞中表示,“慢病相对时空”公益医疗项目引入福田,是“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成果的拓展和深化,必将为福田创新“防治康管”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提供新路径、丰富新内涵,也必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福田注入新的动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首善民生”奠定更为坚实的健康基础。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原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陈俊宏在致辞中表示,董竞成教授团队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与深圳合作,将“慢病相对时空”公益项目引入充满动力、活力、创新力的深圳,促进了深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能让癌症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这个公益项目还应向全国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在致辞中指出,“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在深圳站启动将大大地加快人们对慢性疾病的科学认知和理性对待,进一步推动我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高。希望未来“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在慢病康复和研究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延伸“慢病患者”的“生命时空”
见证医患同心,缔造生命奇迹。启动仪式上,由癌症患者组成的公益艺术团——“深圳凤凰涅槃艺术团”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慢病相对时空医患团队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他们用歌声唱响生命,用舞姿传递大爱。与会嘉宾们共赏了一场蕴含医学与人文交融、科学理性与艺术激情碰撞,饱含生命大爱与慈悲情怀的视听盛宴。
启动仪式后,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教授、杜懿杰副教授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肺病科主任徐卫方教授分别带来了《如何保持健康长寿》《如何科学提高睡眠质量》和《中医体质辨识与膳食养生》等科普讲座,为患者科学认识战胜疾病增添知识和信心。
董竞成教授表示,“慢病相对时空”项目主要面向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经过“慢病相对时空”心理治疗、音乐治疗、导引治疗及中医药等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疼痛、疲劳、情绪孤独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慢病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升。该项目创立以来,共服务了3000余名肿瘤等重型慢病患者。董竞成教授说,坚守初心,砥砺前行,通过实施“慢病相对时空”公益项目,将把“慢病患者”的“生命时空”持续延长、扩大,为更多病患带去福音,把医疗行为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庭,延伸到患者心灵。
据了解,“慢病相对时空”项目先后荣获2014年复旦大学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华山医院“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品牌项目;2015年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医疗服务品牌等。
居民在家门口体验 “三名工程”团队诊疗服务
据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于2021年引进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中医肺病团队,这是深圳市引进的中医高层次医学团队之一。董教授团队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及肺肾相关、异病同治、补肾益气、清热活血理论与应用研究。合作以来,董竞成教授团队积极指导广中医深圳医院肺病科的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同时对深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董竞成教授团队的常态化出诊,不仅使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同时针对性的科研指导也不断推动了该院肺病科学科建设,临床及科研的结合,推动呼吸学科“医疗、教研、科研、预防、康复”一体化发展,更好地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原标题《唱歌跳舞也能治疗肿瘤!“慢病相对时空”公益性医疗项目深圳站启动》)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