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源头的红色文化宝库 寻乌35处革命遗址、遗迹再现苏区军民浴血奋斗故事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通讯员 吴志琼 徐金星
2023-04-10 23:11

寻乌,折叠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安静山城,红壤遍布的水果之乡,和深圳一水相牵的东江之源,因为一部《寻乌调查》名声大噪。事实上,作为全国九个“全红县”之一,寻乌的红色遗迹、红色故事遍布全县。勤劳勇敢的寻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寻乌调查纪念馆

1927年秋,在寻乌县城南门外潘懋修花园成立寻乌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赣南小城的红色历史徐徐展开。

从寻乌县城一路往东,满目皆是低矮的丘陵,在吉潭镇一个右拐,大山扑面而来。项山甑,武夷山南段余脉,赣南第二高峰,横亘于闽粤赣三省边界的绿色天堑。90多年前的一个清晨,山脚不远处的圳下村里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革命的星星之火险些在此被扑灭。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从井冈山一路转战至寻乌县,在吉潭圳下村宿营。2月2日凌晨,部队突然遭到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队的袭击。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沉着地指挥战斗,带领红军指战员勇猛地冲向敌人,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胜利地冲出了包围。战斗中,陈毅险些被俘,朱德的爱人伍若兰因腿部受伤而被捕,后在赣州卫府里被敌杀害,毛泽覃身负重伤。

从圳下村继续向东,深入项山甑腹地,山路盘旋而上,两旁群山环峙、谷深林密。峰回路转之间,一片黑白相间的民房跃入眼帘。罗福嶂,隐匿在群山中的“世外桃源”,红军战士短暂而珍贵的休憩之地。

▲位于项山甑腹地的罗福嶂

圳下一战,红四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和朱德突围之后,在这里又汇合一起,打散的部队也陆陆续续来到罗福嶂。2月3日,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史称“罗福嶂会议”。通过会议,明确了行军方向,提振了部队士气,坚定了官兵信心,加强了党的领导。此举不仅使红四军摆脱了被敌围追堵截的困境,而且对推动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举扭转了红四军接连失败的颓势,部队由被动挨打转为主动进攻。据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杨至成回忆,毛泽东曾经说:“在项山找到一根洋火,找到一个落脚点。”

▲罗福嶂会议旧址

如果说罗福嶂会议让毛泽东找到一根洋火,那么《寻乌调查》则为革命点亮了一盏明灯。

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在时任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毛泽东在寻乌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寻乌也由此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祥地。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寻乌罗塘镇举行的一场不为人知的秘密谈判,再次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大局。当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派遣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在寻乌罗塘与国民党粤军成功进行了罗塘谈判,双方达成“就地停战、解除封锁”等五项协议,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创造了重要条件。

▲罗塘谈判陈列馆

上述所有革命活动,在寻乌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经统计,全县目前共有35处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寻乌苏区军民当年进行革命斗争的直接产物,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革命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新时代我们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研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载体。

(原标题《东江源头的红色文化宝库 寻乌35处革命遗址、遗迹再现苏区军民浴血奋斗故事》)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通讯员 吴志琼 徐金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