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谭苏昕
2023-04-08 07:44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在一部科幻电影中,为了救治病人,外科医生可以缩小为一百万分之一,进入人体内进行血管手术。

如今,科幻照进现实。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团队研制出由生物酶驱动的微纳生物机器人,能够像“快递员”一样,将药物精准递送到人体内炎症区域。该项成果于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在深圳迸发涌流,让世界赞叹。

近年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大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内IT与BT融合的雕塑。

夯实基础为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国家、城市的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过去几十年,深圳走了一条从产业界的需求驱动,然后再到技术知识供给的道路。同时,受发展惯性影响,科技创新的不足和弊端也较突出,亟须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创新城市必须要有一流的基础研究能力支撑。深圳已进入加强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发展阶段,需要找准方向,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近年来,深圳不断探索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强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和前瞻布局,率先全国以立法形式固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深圳一直是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以特区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深圳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13亿元,大幅增长67.4%,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7.25%,首次超过全省(6.9%)和全国(6.5%)平均水平,也表明深圳正在加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

目前,深圳已建设基础研究机构10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3223家,其中国家级153家,省级1278家。

大运AI小镇。

深圳把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实施基础科学深研行动,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弥补自身短板和不足,深圳科技创新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深圳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二,“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硬核”实力

前不久,深圳湾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药物研发平台SM-PROTAC,它具有高效、可靠、节省时间等优点,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深圳创新阵列中的一支战略科技力量。

成立四年来,以BT+I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优势特色的深圳湾实验室,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申请专利近200件,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约占1/3,质与量均处于全省同类机构领先水平。获批国家、省各类纵向项目130余项。布局研发管线近30个,在研代表性项目中一类新药占比90%,建立大湾区唯一涵盖新药自发现至产品注册的全药品研发周期链式功能平台。

“深圳要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更多源头支撑,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圳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以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世界前沿,围绕国家需求,主动承接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直接委托和协同攻关机制,不断提升深圳自主创新“硬核”能力。

孩子在深圳湾实验室参观学习。

深圳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目前,深圳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九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础设施建成试运行,超算中心二期、鹏城云脑Ⅲ加快建设。

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深圳在5G、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领域却受制于人,产业链安全受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创新“卡脖子”突破扶持方式上,深圳设立了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专项,以“需求导向、优化机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为原则,瞄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领域,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卡脖子”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共性需求开展攻关,并通过“里程碑”式考核、“项目经理人”制管理等创新机制严格把控项目产出质量,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标志性成果。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获重大突破。2022年深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4个。围绕光通信、超高清视频、高端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实施技术攻关重大项目17个、重点项目147个、面上项目205个。

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健全科研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支持创新主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高质量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建设。

(原标题《加强基础研究 提升硬核实力 攻坚核心技术 深圳: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谭苏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