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关炜瀛
2023-04-05 07:26

主动避让救护车,接力抢救倒地乘客,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在深圳,文明寓于日常、出自平凡,它植根于2000万深圳人的心底,擦亮了深圳的城市底色。

深圳注册志愿者已达到351万人,平均每5人就有1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1.56万个,遍布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多个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40多年时间里,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深圳全市上下正奋发作为,勠力同心创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文明城市,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牢记使命勇攀文明高峰

文明是城市繁荣的底色,展现城市魅力;文明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助推城市进步。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重在先进性、引领性,是具有显著的创建带动力、价值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范例。

深圳人才公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缔造的“奇迹之城”,深圳已经连续六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断向新的文明高度迈进,是深圳更好承担起新时代重要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

以先行示范担当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圳有志气,有勇气,更有底气!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圳有勇攀高峰的志气——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要求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去年7月,全市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召开,提出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高水平城市建设推动高水平文明创建,提高政治站位,拓展工作深度,提高工作精度,彰显城市温度,培育文化厚度,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深圳有攻坚克难的勇气——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展现了深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城市气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名言,折射出深圳开放包容、凝聚人心的内涵。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早已烙印在每一个深圳人心中,是深圳创造发展奇迹的密码,也必将成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精神支撑。

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深圳有争当典范的底气——

深圳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深圳城市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将文明创建内嵌到日常工作,融入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纲要》提出八大方面30项重点行动。

2022深圳马拉松,3157名志愿者活跃在竞赛、医疗、安保第一线挥汗如雨,构建起“流动爱心”温暖了整座城市。

在创建、巩固、提升的过程中,深圳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培育形成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建力量,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2000万深圳市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果。

法治护航助力文明培育

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文明的城市,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城市。

去年6月,《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正式发布,明确将“文明乘车”“安全出行”“雅言端行”“文明作业”作为本年度的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并列出了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的12项具体内容,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动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引导市民深化文明规范意识、养成文明行为自觉。

确立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并制定工作方案,是《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明确要求。作为全国首个设立促进文明行为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深圳坚持以法治促文明,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推动文明从道德“软约束”变成法律“硬约束”。

长期以来,深圳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法治精神。

法治护航,城市更显有序。近年来,深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领域改革创新,政府依法履职能力迈上新台阶。实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从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便民化入手,着力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在全市17个行业领域梳理公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300余项,“小错免罚”包容柔性执法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深圳市复议办推出案件审理指导意见,以标准化复议避免“同案不同判”。

法治护航,城市更显温度。深圳积极探索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走好为民服务“法治路”。深圳市公安局启动“局长信箱,接诉即办” ,架起与市民的“连心桥”,对群众来信“即接即办、应办尽办”。24小时全时段运作,确保每封来信10分钟内签收、30分钟内联系来信人、4日内首次反馈。截至今年1月底,“局长信箱,接诉即办”一年多以来累计办理3.9万名群众来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万余个,收到感谢信4600余封。

深圳市公安局“局长信箱接诉即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法治护航,各项机制有效运作,城市文明建设成果更加巩固。通过公共文明、环境卫生、窗口服务、公共安全等指数监测,全方位、多角度检验衡量城市文明,问题短板“无处遁形”;以《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21—2025年)》为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六大行动,建设“市民文明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奖惩机制,让诚信意识流淌在深圳人的血液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要求之一。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让科技与文明同行,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去年6月,南山区粤海街道某科技公司员工刘生收到了区人力资源局的短信,提醒其可以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申请基层就业补贴。这背后,得益于南山区探索“政策找人”“主动兑现”的“反向办”数据治理新模式。

“反向办”即反向思维、换位思考,从市民群众的角度考虑所需,依托大数据平台,提供精准服务。近年来,深圳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痛点难点问题,先后推出“全市域通办”“一网通办” “免证办”“反向办”等政务服务,让市民群众办事更省心。

科技赋能,让城市治理更智慧。在福田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启用智慧计量监管系统,通过农贸市场门口大数据电子大屏向市民公示每批次产品的索证索票、检测结果、菜价等信息,以科技手段实现了食品价格透明、计量准确、来源可溯、质量安全;在龙华区,通过建立“数字治理”AI支撑平台和视频共享平台,24小时不间断运作,实现全区视频点位数据实时汇聚、实时分析、随时调取,让各类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

智慧龙华运营管理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科技赋能,让公共服务更便利。打开手机轻触屏幕,就可以向图书馆预约借书服务、一键预约使用体育场馆;文化惠民服务平台“深圳艺文惠”创设“惠观影”“惠看展”“惠读书”“惠赏演”等系列板块,持续推出线上文化慕课、“典藏”、阅读、云上展演展览等,让市民便捷分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市委讲师团探索运用“互联网+理论宣讲”模式,让主题网络公开课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方便市民参与健身运动、激发市民健身热情。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摄

科技赋能,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罗湖区为独居老人改造安装智能水表,构建预警信息处置“全闭环”,高效破解独居老人居家养老难题,以科技手段送上关爱。深圳首条智慧道路侨香路通过全线设置感应器,实时监测车流量和过马路行人排队长度,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实现“车多放车、人多放人”。效率提升了,拥堵改善了,市民文明出行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随着科技触手延伸至城市治理各个“神经末梢”,每一位市民在享受高水平城市服务的同时,也都成为了文明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维护者。


深圳前海湾。图源:图虫创意

(原标题《打造文明城市“桂冠上的明珠”——深圳以先行示范担当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关炜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