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致敬!深圳市红十字会举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李竹盈 文/图
2023-04-02 19:56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4月2日,“生命·遇见”2023年深圳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在深圳市吉田墓园举行。活动上,深圳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英姬,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辉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等代表敬献花篮并鞠躬,向捐献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2022年3月20日,我那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的亲爱妈妈也寿终正寝含笑而去。如她所愿,和爸爸一样,圆满了她“生前当了一辈子教师,身后还要做一名无语体师,给学生上最后一课”的愿望。”捐献者家属代表叶玮分享他们一家两代三人有关生命延续的故事。

活动上还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医学院的红十字青年现场演唱《看你的眼》,正如歌词所描述的,“再看你的眼,仿佛你又在我的面前”。深圳市眼库合唱《光明颂》,以及深圳大学医学部学生代表朗诵诗歌《春风化雨,礼赞大爱》,表达了对器官遗体捐献者的敬意和感恩。

在深圳市吉田墓园,有三棵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榕,每棵古榕下都有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墓碑正面刻着三个金灿灿的大字——“光明树”。自深圳首例角膜捐献者向春梅葬在这里以来,光明树下已有200多名眼角膜器官遗体捐献者长眠于此。2006年光明树纪念碑揭牌以来,市红十字会每年都会组织捐献者家属、医院代表、医学生、志愿者及各界爱心人士共同祭奠和缅怀长眠在光明树下的器官遗体捐献者们。

为了给捐献者家属提供缅怀逝去亲人的良好环境,弘扬捐献者的大爱精神。光明树片区将改建为深圳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目前已纳入深圳生命文化园统一规划建设。

截至2023年月3月31日,深圳市红十字会已累计成功帮助683人捐献了多个器官,1373人身后捐献眼角膜,689人捐献遗体,累计已有8.4万人申请器官遗体捐献登记。器官捐献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一家两代三人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2004年,叶玮的父母叶锦青、李宝兰共同签署了捐赠器官、遗体的志愿书。这是深圳器官捐献立法后,深圳市红十字会首次接到夫妇同时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书。

2005年7月5日,72岁的叶锦青离世,叶玮和母亲李宝兰遵从父亲生前的意愿将角膜和遗体捐献了出来,让至少2名以上的眼疾患者重见了光明,他的遗体也在深圳市红十字会和民政部门的协调下捐献给医学院用于临床教学研究。

深受父母大爱感召,2011年,叶玮的哥哥叶宁与癌症斗争15个年头后,也身后捐献了眼角膜。

2022年3月20日,叶玮的母亲李宝兰离世捐献遗体,时隔18年,李宝兰以同样的方式与老伴叶锦青在另一个世界相聚。

一家两代三人捐角膜、遗体。“爱长存,代代相传,爱不朽”这正是叶玮一家关于生命延续的真实写照。

跨越1300公里——母亲坚持回女儿母校当“无语体师”  

李孝红的女儿睿睿是深圳大学医学院2014年的学子。睿睿经常和她分享深圳、学校的故事,以及对引领她走进医学殿堂的无语体师的感激之情。李孝红深受触动,于是登录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

2022年李孝红不幸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她多次向女儿和丈夫提出了身后将遗体捐献给深圳大学医学部遗体登记接受站,作为对女儿学医路上的最强助力。让女儿的学弟学妹们用她的病躯好好学习研究,为攻克癌症这个病魔尽自己在人间的最后一份力。

2022年5月20日,李孝红离世,家人遵从她的意愿将她的遗体捐献给深大医学部。红十字会与医学部工作人员驱车飞驰1300公里,将李孝红接回“家”。

(原标题《向生命致敬!深圳市红十字会举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李竹盈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