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华为奋力奔跑。3月31日,华为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净利润率为5.5%。在三大业务方面,2022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840亿元;华为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32亿元;终端业务下滑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145亿元。
2022年,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5.1%,均处于历史高位,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
ICT业务以质取胜,华为云与数字能源成新增长点
持续生存与发展是华为的核心命题,在制裁常态化的今天,华为在经历严寒淬炼的同时,也在提升着敏捷应对挑战的能力,2022年华为整体经营稳中有升就是最好说明。
此次,华为首次披露了重点产业业务数据。数据显示,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
2022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3540亿元人民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持续优化产业组合,华为已构建了一个韧性的产业组合,并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在“芯、软、硬、端、网、云”的协同,是华为构筑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华为要让每一个bit以最科学的方式被采集、传输、处理和呈现,以实现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目标。
而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转型机会,华为数字能源和云计算业务已初具规模,在2022年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华为云计算业务在2022年实现收入453亿元,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华为云已上线240多个服务,覆盖了29个地理区域的75个可用区,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孟晚舟表示,华为持续开放鸿蒙、鲲鹏、昇腾、云服务等平台能力,优化开发者体验,全方位赋能和支持生态伙伴,与900多万开发者、4万多生态伙伴一起释放生态创造力。
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在2022年实现收入508亿元。华为数字能源业务在助力行业数字化,加速行业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成绩一直有目共睹。2022年华为助力全球客户实现绿色发电6951亿度,节省195亿度电,减少碳排放3.4亿吨,相当于种树4.7亿棵。
终端业务下滑放缓,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显著提升
相比2021年华为终端业务的腰斩,2022年华为终端业务下滑趋势明显放缓,这得益于手机业务的持续创新,以及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
徐直军说,手机业务虽然是被制裁影响最大的业务,让华为只能造4G手机,但由于在影像、通信体验等多方面的技术不断创新,仍然有很多消费者愿意购买华为4G手机。“我手里这款华为新出的折叠屏手机mate X3很轻薄,重量和直板机一样。”徐直军说,同时,他也补充道“期待买到华为5G手机,还要等到美国商务部的批准。”
这两年,汽车业务一直是华为高度重视的业务之一。2022年华为与小康汽车合作推出的智选模式——问界车型,月销量一度达到万台规模,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会上,徐直军再度回应了“造车”问题。他说,“我们上午发布了‘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大家关注有效期5年,是因为华为所有文件的最高有效期就是5年,3年一到我们就再发个5年。总之,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在这次的文件中,我们也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
据悉,问界M5和问界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同时宣布问界全系车型将升级HarmonyOS 3.1,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更表示,华为“要打造一个问界的开放联盟”。
敢于持续压强式投入,引进人才不唯学历论
徐直军说:“我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组合韧性、有差异化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以及敢于压强式投入。”
华为通过压强式投入,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提升产品竞争力。2022年华为在研发投入方面不论是投入费用还是投入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总数约20.7万,研发员工约11.4万,约占总员工数量的55.4%;华为还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12万。2022年,华为凭借768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持续排名榜首。
对基础软硬件的研发,此前徐直军在内部表彰会上首次披露了被称为“软件之母”的华为软件设计工具的最新进展。徐直军称,华为在PCB、CAD、EDA三大工具软件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EDA已完成14nm以上工艺的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此次年报会上,徐直军表示,是华为与产业伙伴一起解决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的EDA工具。这意味着任何国产半导体企业都可以使用国产EDA工具设计14纳米以上的芯片。
“国产半导体产业这些年不断受到制裁,但我相信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实现自立自强。”他说。
关于人才策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表示,尽管有经营压力,但华为不会改变持续吸引全球最顶尖人才的策略。该公司内部不唯学历论,只要与岗位所适配的员工就是华为认为的优秀员工,华为需要有大量具有匠心精神的员工和华为一起守住基业。“期待更多的志同道合的顶尖人物和科学家加入华为,一起攀登‘珠峰’,攻坚克难。”孟晚舟说。
面向未来,华为徐直军称,2023年是华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年,2023年及未来几年,华为战略的关键方向是开创增长机会、提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以及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
“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我们有压力,更有信心。”孟晚舟说。
(原标题《压力,更有信心!华为2022年研发费用及比重创新高》)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董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