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湿地保护网络合作机制,“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论坛在深圳举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2023-03-26 13:34

3月25日,由国家林草局湿地司、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指导,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深圳红树林基金会(MCF)主办的“绿色湾区 展望未来”论坛,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

论坛围绕大湾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议题,汇聚保护地合作网络与社会化参与力量,探讨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圳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全球红树林保护合作等。

与会嘉宾合影。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刘亚文、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吴桂昌、深圳红树林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刘明达致开幕式欢迎辞。

刘亚文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加强湾区湿地、森林、海洋的保护,充分发挥湾区在金融、科技和自然资源的区域优势和区位优势,共同探索和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湿地保护的合作机制,意义十分重大。

圆桌论坛。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科学部高级顾问吕偲、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于秀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分别做《湿地及候鸟的国际协同保护》《滨海湿地保护网络合作建设》和《全国鸟类迁飞通道保护行动》主旨报告。

吕偲在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背景下,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连通性角度,对湿地及迁飞水鸟保护的国际协同保护网络的价值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深圳湾的区位优势、湿地协同保护进程,并展望“绿色湾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同保护网络建设。

于秀波代表主办单位,发布2023“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针对大湾区湿地保护网络的建设,他认为,需借鉴国际上生态区理念、国际自然保护机制,创新设计可持续的长期活动。

钱法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两个候鸟迁徙区的交汇地带,也是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应通过绿色建设,实现湾区内滨海湿地和水网湿地的保护,将大湾区建设成为人鸟和谐的“水鸟天堂”。

签约仪式。

会上,毕马威中国支持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开展的《绿色湾区先锋行动计划》现场签约。

论坛还开展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毕马威中国、华泰证券深圳分公司、腾讯CSIG战略管理中心和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的代表,分享各自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以及利用自身核心优势带动价值链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

圆桌论坛。

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经理郝志明宣读了《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倡议》,倡议探索建立绿色湾区湿地保护网络,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管理实践,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机制的研究应用。

参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自然保育和公众教育工作。

(原标题《“绿色湾区”创新探索湿地保护网络合作机制》)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