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奔跑20年
​李玉
2020-08-06 08:22

插画:田威

我现在就职于一家上市集团公司,职位是集团老总助理。

很多人奇怪于我坐上这个职位的机缘,因为在他们看来,我的职位是“安全活少,钱多位高”的。我稳居这个职务多年,我的解释是运气好。

其实老板是这样评价我的:在物色新助理前,很多人向我推荐人选,但我坚定不移地选中你,是因为那次在龙门开会,你坐在酒店的大堂等我,因为堵车,我夜里两点才到,你一直在那等,这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发现你的责任心。另外,我看到很多场合都有你忙碌的身影,集团公司的很多事情你都有在做。很多人做事份内份外分得很清,我更喜欢做起事来不分你我,做自己能做的比做自己该做的更有意义!我看好你,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心态,你热情,主动,愿意付出。这是我们集团里最需要的!"

原来,我果真是幸运的,但谁又能说,我的幸运之神不是来自于日常的累积呢?

20年前,我在北方的小城。拮据的日子,让我迫切地想要赚更多的钱。我跟着老乡们一起来到了深圳沙头角,然后进了保税区的一家服装公司做车工。

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在宿舍,大家操持着五湖四海的普通话,聊着共同的话题:老板、薪水、情感……在报刊亭的打工杂志上,我看到了很多传奇——比如,小学毕业的打工妹,通过写作成了打工作家;初中未毕业的保安,通过写作成了某杂志的主编……对于曾经在家乡报纸上发表过不少作品的我来说,这些信息像一支支强心剂,让我重新抬起笔写自己的生活,然后投给我喜欢的杂志。

2000年10月中旬,我放弃月薪3000元的服装公司的工作,去做了一名月薪900元的打工编辑。这么多年过去,我一直庆幸当时舍弃的勇气。如果没有当初的舍弃,我可能也跟那些老乡一样,随着工厂的搬迁而打道回府。可是我,那么热烈的喜欢深圳。这里的气候,这里的深南大道,这里的红树林……

2005年,传统媒体受网络媒体冲击已经初见端倪,6月19日,我向老板递交了辞呈。我在网上投了简历,然后带上厚厚的作品集去面试。不久后,顺利入职一家化妆品行业展览公司做会务。

当时这家公司有全国巡回的活动,我不仅经常被派出差做会务,还要主持一些VIP客户会议。我明明是害羞的人,是害怕当众讲话的人,但来不及选择,就被推上了战场。那次过后,我竟然成了公司的很多会议的御用主持。偶尔会想起一句话:“不逼一逼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

2007年11月底,我被一个客户推荐到另一家展会媒体做副总经理,负责销售业务和企业文化建设。入职后不久,就是公司成立三周年的日子。我策划了一份公司成立三周年的庆典文案递给老板。结果,这场花费2000元左右的KTV包场联欢活动,一次一次掀起高潮,我是策划,是执行,是主持。第二天,老板找我谈话,说希望我能做更多的工作。老板在给我职务的同时,也把薪水给我翻了一番。

这20年,异乡的点滴早已经渗透我的生命,和故土一样。我住在离深圳北不远的清湖,因为那里的地铁直达福田中心区,还因为,深圳北站直达徐州的高铁,早上出发,下午就到家了。

我工作在福田站附近,福田站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有36个出口。走在地下火车站里,光洁的地板反射出的光芒,让一切都恍惚起来……深圳变化太快,有些不敢相信。

每次坐上高铁,看着铁路两旁的风景,想起20年前乘坐30多个小时绿皮火车的情形,心里充满了感慨。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给老爹老娘打个电话,说, “爸,妈,晚上我回家吃饭!”76岁的爹娘总会异口同声地在电话那头说:“好,好,好!”

如今,我已经将家安在深圳东一个叫大亚湾的地方。总有朋友问我,“那地方好吗?”我笑笑打开手机里的广东地图,指着给他(她)看,说,“深圳还有一块地方,叫深汕合作区,大亚湾是去那里的必经之地,你说,好吗?”

未来可期。

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在异乡茁壮成长为一个中年大叔,而深圳,还是那个“敢当天下先”的深圳,以她不断创新的光芒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梦想的人。

编辑 高原

(作者:​李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