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河畔收稻忙

读特记者 齐洁爽 文/图/视频
2017-09-29 11:33
摘要

​​西藏察隅的水稻熟了,下察隅镇的农民们在金色稻浪中挥镰收割。

西藏察隅的水稻熟了,下察隅镇的农民们在金色稻浪中挥镰收割。

贡日嘎布曲流经上察隅、下察隅,进入察隅河。贡日嘎布曲、察隅河滋润着察隅大地,河水潺潺,河畔稻谷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在西藏“稻谷金黄”是不能胡乱形容的,因为整个西藏绝少产水稻,但用在察隅恰如其分。有人形容察隅是西藏唯一产水稻的地方,这反而有点过了,至少在海拔更低的墨脱也是产水稻的。

高海拔地区产水稻算不得新鲜事,滇西北、丽江、怒江、迪庆都有小部分地方种植水稻,与中国接壤的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也有高海拔水稻。但一提到西藏产水稻,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想象,或根本没听说过,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只要是西藏,就一定是高海拔低含氧量,只适合高原作物生长。在西藏察隅真的一直是一个特例,自古就产水稻。《察隅县图志》有多处记载杂隅(旧称)产水稻的文字,如:

杂隅旷地实多,上下百余里皆能种稻,其荒芜田畴,本非惰农自安,实由土广人稀,力难遍及。恩帅如招汉人来垦,实大道生财之先务……

察隅产水稻,主要是由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察隅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伯舒拉岭地带,察隅谷地北有丛山挡住寒流,南受印度洋暖流影响,县境内雨量充沛,光照宜人,气候温暖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千百年来,察隅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繁衍,玉米、水稻、青稞等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且由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发展到如今的信息化、电子化、商品化种植。相比于中国的水稻主产区,察隅的稻田因为地块分散且较小,机械化作业在这里大多不适用,但有的人家脱粒用的还是机械,柴油机带动,省力不少。也有一些人家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脱粒方式,看着反而更显古朴,更具农家特色。

察隅的水稻区域集中于上察隅与下察隅,竹瓦根局部地方也有种植,但总面积最多也不超过一万亩,产量也只有区区七八百万斤,去除农民自用,能用于销售的本已不多。近年来,察隅的水稻可是炙手可热的紧俏货。因为上、下察隅土壤肥沃施用化肥不多,因为察隅紫外线强烈,察隅的水稻不爱得病,使得水稻从插秧到收获不太接触农药,几近于绿色生态食品。

看到农民们的收割场面,想到了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随眼所望,上察隅、下察隅总能看到稻田看到稻田中劳作的人们。九月末十月初,对农民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对局外人来说正是秋收的大好图景。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每年察隅的金秋情景,都值得用眼睛来赏析用心灵来回味。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齐洁爽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