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经济新闻部记者肖晗
随着互联网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泥沙俱下。如何去伪存真,用专业素养对事件进行准确解读,成为媒体人的职责所在。因此,努力成为专家型的记者,也成为我的发展目标。
以我个人的理解,所谓专家型记者,首先是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深度积累。我是跑交通口新闻的,会涉及综合物流、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专业性比较强。例如,刚开始接触供应链企业,就发现它不仅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新商业模式,而且业务边界模糊,还在不断延展。为此,我查阅了不少论文资料,有的资料看不明白,就请有关专家作出解释。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提高,在坚守交通线10年后,我在报道时,会比较容易有宏观视野,可以横向纵向联想事件背景,剖析事件原因,甚至判断未来趋势,从而为报道增光添彩,也因此写下了一批比较权威、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
除了丰富跑线领域知识的厚度,我认为专家型记者也需要保持足够的“新鲜度”,意思是做记者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始终占领媒体前沿阵地,保持最灵敏的新闻嗅觉。实际上,近两年,交通行业是被新技术颠覆最快的行业之一,网约车、互联网单车、共享汽车、O2O货运、无人机送货……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记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在采访写稿的过程中抓住最核心的信息,清晰传递给读者。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