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400余年,青铜编钟依然清脆悦耳,震撼人心!近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完成对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的音源采集,“古代乐器之王”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音源有望永久保存。
据了解, “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采用“互联网+中华文明”方式,实施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该项目聚焦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展开数字化保存和活化,重点将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
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左侧区域20个乐钟从小到大依次正面敲击产生的乐音是怎样的呢?戳视频试听。
△资料: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演奏《竹枝词》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古代“乐器之王”,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达5吨,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还有“一钟双音”的特点,即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音乐成就。自1978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珍贵的原件一共只奏响过3次。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截至目前共制作了6套复制件,每套复制件都非常珍贵,为了准确还原曾侯乙编钟宽广的音域、复杂繁多的音色,以及“一钟双音”的特点,“传统器乐数字化”项目录音团队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合作,高标准、高精度采集录制,最终采集制作了完整的编钟音源,包括64个钟体正击和侧击位,总计613条有效单音音源。这是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面世以来首次对其进行系统化、高精度的数字采样和还原,通过数字化保存让千年古乐重获新生。
(原标题《守护国宝古乐!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音源首次被数字化保存》)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