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4日晚举行的世界心脏日公益演唱会上获悉,深圳脑血管和心血管两大区域性救治网络体系,都在建设现代化的急救体系,通过移动医疗物联网技术,网点医院和质控中心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快速诊断、快速转运、快速治疗,提升抢救的效率。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对于心梗和脑卒中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据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和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介绍,两家中心都正在通过“扁鹊飞救”云平台建设,实现网点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全覆盖。
“救护车或是基层医疗机构接到患者后,将生命体征等医学信息通过‘扁鹊飞救’系统传输到质控中心,通过综合评估,精准化地选择转送的溶栓网点医院,或是中心的专家通过远程指导溶栓,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深圳市脑血管病救治质量控制中心、市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任力杰医生透露,配备CT的溶栓救护车有望明年在深“落地”,将来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护车直接开到患者的家门口,在车上就可以进行脑梗的溶栓,抢救时间更提前。
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所在的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透露,目前正在建设包括基层救治网点、“移动CCU”、“移动DSA”、“空中救援”等在内的立体化的心梗急救系统。
在公益演唱会上,扁鹊飞救系统的研发者高强博士也呼吁,建立现代化的急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流程再造提升医疗体系的效率;通过现代化的转运工具,缩短急救的半径;通过有效筹集看病经费,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