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运用智能手段构建防救体系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程思玮 通讯员 王英 张尉心
2023-01-17 19:00
摘要

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梳理了19条热门徒步路线,纳入森林防火巡查路线,制作出森林防火巡查及救援路线一张图。

浓雾迷茫,路况不熟、手机没信号……大家登山最怕的情况可以解决了。日前,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与腾讯地图展开合作。将把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区边界、防火巡查路线、路牌、危险点、休息点以及救援点等信息通过不同的颜色绘制上图,通过智能手段引导市民游客走出迷失区域,并会定时定点弹出安全提醒事项,便于受困人员求救,也有利于救援人员定位施救。

作为深圳的“后花园”,大鹏新区因自然地貌以滨海低山、丘陵为主,多为残积坡积角砾碎屑,且受海洋气候影响,雨雾天气较多,种种因素给其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提出更多挑战。开发智能地图是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按照“防救一体、重在日常”的工作思路,推出山地救援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以来,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抢抓“双区”驱动、“双改”示范重大战略机遇,创新开展了山地救援“金锁扣”行动,通过“明路”“指路”“引路”“开路”有效提升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实现户外运动“有图可查”

大鹏哪里适合徒步?登山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新区应急管理局梳理了19条热门徒步路线,纳入森林防火巡查路线,制作出森林防火巡查及救援路线一张图。并与腾讯、百度、高德等公司合作,绘制山路智能地图,还在地图上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同时,以户外游客最多的七娘山区域的东涌——高排、马料河口穿越线为试点,设置警示牌和定位牌,分类制作标识标牌,完善森防巡查道路指引牌设计和内容,加入路程、耗时、需水量的温馨提醒。加速推动区域信号基站建设,解决了35个山地信号盲区问题。截至2023年1月6日,新区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森防大队和三个办事处联系专业地图制作公司,已梳理出两步路的户外登山路线,明确年内规划建设森防巡查道指引牌的所有路线并制作上图。1月11日,初步确定了地图采集方式方法,并进行了首次采集系统培训。

实现游客出行“有备而来”

市民游客徒步之前需要做登山的知识储备?新区应急管理局也引导得明明白白。首先大面积推广使用“两步路”等户外运动APP,并拍摄安全视频,发布户外安全提醒信息近20万条;其次,在“大鹏应急”公众号发布户外运动安全推文。制定《野景点安全工作指引》,利用移动式安全教育体验馆、党员、沿海案社区群众发放2万多份涉山涉海“十不准”宣传折页,开展专题宣传培训20余场。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应急管理局对辖区内25个社区进行了“大喇叭”系统全覆盖,构建“语音大喇叭+森林巡防员(公园管理员)”全天候立体巡防提醒系统,时刻为市民游客敲响安全防范的警钟。

实现救援指挥“有章可循”

重视防范,也要科学救援。新区应急管理局按照专项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应急指挥中心和三个办事处及沿海岸线布设现场指挥哨点协同开展的思路,编制《大鹏新区节假日应急预案》,明确节假日期间山上海上应急值守、督导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流程。梳理山地救援工作难点痛点,编制印发《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应急救援工作指引》,根据事件紧急程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响应等级,明确处置流程、参与救援力量等,初步形成以属地办事处先期为主,消防救援、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为主力,社会公益力量及各单位主动参与的“一盘棋”响应格局。

实现现场救援“有力可依”

不断提高救援能力的关键在于整合利用各类优质资源,建强关键应急救援力量,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推进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此,新区应急管理局建立山地救援工作群,编制应急力量“一张表”、物资储备“一本通”,联通新区56支各类应急队伍、10万件应急救援装备,基本摸清了新区各类应急资源底数。增强新区消防、森防两支山地救援主力队伍人员、力量投入,招录补充队员12名,保障队伍满员运转。同时,发掘20余名经验丰富驴友参与日常山地巡查和应急救援工作。特别是成立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协会,推动与深圳公益救援队、大鹏山地协会、绿舟水域救援队、东部通航等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联防联训和搜救机制,协同参与70余场山地救援行动。

(图片来源: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

(原标题《运用智能手段 构建防救体系 大鹏新区推出“金锁扣”四步行动加强山地救援应急管理》)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程思玮 通讯员 王英 张尉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