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圳证监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深圳制造业正呈“快马加鞭”之势,“质”与“量”同步快速提升。以在深注册的上市公司为例,上半年深圳26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53%;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4.47%,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逾21个百分点,为近3年来最高。从上市公司中报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持续优化,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今年前8个月,深圳新增35家上市公司,使全市上市公司总资产达到19.88万亿元,净资产2.39万亿元,总市值为5.09万亿元,这三项重要指标均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
深圳经济的增长不仅体现在“量”的指标上,更体现在“质”的优化上。全市非金融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中,有5个行业的净利润增速超过了25%,分别为制造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制造业最为突出,实现净利润217.6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4.47%。
从细分领域观察,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0.50%和84.26%。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公司中,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补贴标准从严导致业绩下滑之外,其余产业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45.19%,创2013年以来新高,涌现出以大族激光、立讯精密、长盈精密等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制造业企业。
一直以来,金融业、房地产业是深圳上市公司中的利润大户,上半年这两个行业贡献了净利润总额的80%,但增速不及厚积薄发的高端制造业和鲜活“生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表明,金融业在经过2016年调整后,今年上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共实现净利润1049.21亿元,同比增幅为6.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房地产业同期实现净利润148.96亿元,增速26.1%。其中,万科通过兼并重组后盈利能力增强,净利润同比增幅达36.5%。
经济持续高速高质发展,使深圳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前8个月,深圳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737.76亿元,其中35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远超去年同期的9家,融资金额169.03亿元,同比增长203.74%。同时,全市有22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融资金额239.66亿元;37家公司(包括15家非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568.73亿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资本市场对深圳的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