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多伦多电影节大放异彩的黑白默片电影《奋斗》23日在南山区华夏星光国际影城与观众见面。这也是该影城“光影星期五”的活动之一。在欣赏完这一精彩影片之后还举行了主题沙龙,由知名电影学者、研究者姚睿给观众们分享了他对如何欣赏默片、默片修复以及中外默片比较等话题。
《奋斗》于1932年公映,此后再未公映过,至今已经85年。此次修复版上映可谓非常不易。该片是由著名的中国第二代导演史东山执导,陈燕燕、郑君里主演。在中国电影史的以往记录中,《奋斗》不是一部“著名”的电影。此前,这部电影几乎只存在片名,即便中国电影史的专家们也很少提到它。然而,正如很多被重新发现的老电影一样,几年前它的残本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学术活动中小范围放映,它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未完成修复版也进行了试映,惊艳了所有到场的观众。
女主角陈燕燕是中国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女明星之一,擅长饰演涉世不深、天真烂漫的年轻女性。拍摄此片时,陈燕燕只有16岁。剧情对她情绪动作的要求非常复杂,从情窦初开的少女到陶醉于甜蜜爱情的成熟女性,到最后徘徊于绝望边缘的少妇,陈燕燕奉献了富有层次的表演。男主角郑君里同样出色的表演也让观众回味无穷。
观众何小姐看完影片用“走心”来形容。她认为,这样一部富有纯熟的拍摄技巧、精致的布景、缜密的叙事结构、动人的表演的电影,值得深情的回望。
此次沙龙的嘉宾姚睿是广州大学副教授,编剧、导演、青年电影研究者,是横跨创作与理论界的创作者与学者。编剧的大银幕电影作品有《愤怒的小孩》、《临时演员》等。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产业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剧作研究》与《中国电影“IP”的改编叙事研究》课题负责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2012年-2017年3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与研究生部工作。
姚睿认为,在中国电影历史中,这部电影有着非常高的价值,“在同时代的中国电影中,《奋斗》的构图讲究,对戏剧场面的掌控动人心魄。空间的表现尤其富有想象力,当时摄影棚内搭出了复杂的上海木质楼房结构,让我们看到了升降镜头以及大量运动镜头的娴熟运用。”他告诉观众,片中战争的场景也是在室内拍摄的,也拍出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不少观众对默片的配音非常感兴趣。谈到这个问题,姚睿表示,在默片产生之初,默片的配乐是现场演奏歌唱的。这样的播放方式,打破了无声电影的沉闷与单调,使无声电影变得充满活力并且富有生命力。默片的配乐可以起着刻画人物、渲染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作用。
据悉,该片正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加盟影院同步放映,观众可以在华夏星光国际影城等加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影城欣赏到这部作品。
见习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