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洗礼中走过来的他:只有和平才是军人最大的军功章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常惠森 李海春 常惠森 文/图
2020-08-01 09:26

1975年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二、三等功。1982年复员到东莞市石龙镇工作,屡破奇案,多次获市、镇嘉奖。这就是已退休多年的叶耀通。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四十多年前当兵时的情景,对这年逾甲子的人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兵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夙愿,1975年3 月份更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年我19岁,我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确切一点说是一名特种步兵野战军人。”叶耀通自豪地说。

从军6年

每年均获部队奖励

叶耀通,1956年生,东莞市石碣镇四甲村叶屋基村人。一眼望去, 叶耀通身材健硕,孔武有力,完完全全是一个当兵的体格,而且还是特别能打的那种兵。

提起参军,叶耀通笑说:“我本来1973年就应该去当兵了,那时候父亲不答应让我去,说我是家中的长子,要留在自己的身边。当时体检都过了,家里就是不让去。到了1974年的征兵季节,我又跑去报名,同时也过了体检,这次轮到母亲不让我去,说是舍不得。”男儿志在四方,一心想到部队锻炼下的叶耀通终于用诚意打动了父母,胸怀着远大的理想,告别了养育他19年的父母和家乡,和叔公的儿子叶池广一起参军,被分配到广东揭阳。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紧张的新兵连生活。每天走队列、练射击,还不时地在深夜、凌晨进行紧急集合训练。每天无数次的稍息、立正、左右转、跑步走……让许多新兵都吃不消。叶耀通每到晚上,回到军营, 身体就像散了架一样,疼痛难忍,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又被一阵急促的哨声吹醒,随着教导员一声令下:紧急集合!不到5分钟的时间,身背钢枪、弹药、水壶、背包的新兵们,随着一、二、三、四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快速地跑出了军营。

说起在新兵连的日子,叶耀通回忆起至今也难以忘怀的一件事:“在新兵入伍4个月后的一天,团长拿了一封家里寄来的挂号信找我。”信封打开,只见信笺上只赫然地写着几个大字:“父亲已故,请速回。” 这一个噩耗让叶耀通霎时眼前一黑,差点站也站不稳。“不行!我要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可细看信的内容后才发觉,挂号信的日期是一个多月前。一问团长,团长说原因是上级怕新兵刚入营时受影响,所以隔了一个月才告诉他。因为父亲去世不能见其最后一面这件事,当时的叶耀通实在想不通,甚至在部队里一个月没吃饭。上级领导见他这样, 每天苦口婆心地做他思想工作,劝他好好安下心来训练,家里的事情已经有人安排好了。渐渐地,想开了的叶耀通坚持训练,从不缺勤,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8个小时,负重60斤行军,在复杂陌生环境中开展丛林地捕歼、特种射击等40余个科目,不管是山路、水路还是丛林,还是伴随着疲惫、饥饿的险恶环境中,他都没有一次退缩。他用实际行动战胜了训练中的每一个困难 , 让军人的血性在磨砺中随寒风激扬。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叶耀通1976年是军中出名的“投弹能手”,掷出的手榴弹能达50多米远。1978年5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转为志愿兵,1980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且从军6年,每年均获部队大大小小的各项奖励。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被授予二、三等功

1979年是中国和越南双方十分不寻常的一年。因为越南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警告公然多次侵略和占领邻国柬埔寨 , 并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 , 才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叶耀通不怕牺牲,作战勇敢, 完成任务,被授予二等功、三等功各一个。

回国的道路并不顺利。叶耀通讲述了归国途中遇到的炮击:“作为特种步兵野战军,我们是部队的先头部队,也是把尾关的部队,负责掩护部队交替撤退,工兵最后布雷。在撤军途中,越南的炮火打了过来, 他们重炮很猛,很多都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我们遇到炮击后,就赶快找掩体躲避起来。有一些士兵躲避不及的,就英勇牺牲。经过一天一晚的撤退 , 好不容易来到了靠近我国边境的地方作休整。休息时 , 我发现自己的脚上打了无数个泡,背枪的肩膀由先前的痛到后来的麻木到后来不知道疼痛。”最终部队通过边境线,进入广西。

从广西友谊关经过的军人们,无不被那楼顶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所吸引,那深情凝望的眼神,是经受过战场考验、从生死线上走回来的人才会有的,那是发自心底对祖国依恋的神情。五星红旗,看到你就是回到了家,看到你就有了安全感,就浑身充满幸福的力量。军人们就像久别了母亲的孩子一样,禁不住热泪盈眶,面对着国旗,举起右手久久地行着军礼不愿放下。

叶耀通平安回国后,他马上向家里人写平安信,在友谊关写完信件后,突然又接到命令要去执行任务,他只好匆忙地把信件交给军中负责文书的战友,让其代写信封的内容并代其寄出。家里收到书信后,发觉书信和信封的字迹不符,而且叔公的儿子叶池广早就回到部队中,有书信报平安,自家的儿子没可能打完战事也迟迟不回来,误以为军中寄出的这封信件可能是一个迟来的安慰,家中长子已经英勇捐躯。没曾想到远在友谊关大概守卫了大半年的叶耀通在完成了上级交付的任务后,才把守边界的任务移交给广西部队,1980年才从广西坐火车回去揭阳。在回去的途中,火车刚好经过樟木头站,叶耀通在抵樟木头的那晚才联系上了家人,次日,公公、伯爷、妹妹等人也专门从石龙坐火车来探望他。

1981年1月,揭阳为退伍老兵举行了向军旗告别仪式。对他们来说,这是在部队里最后一次向军旗宣誓和敬礼,同时也是他们另一个新征程的开始。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叶耀通挥泪告别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告别了熟悉的军营,告别了戎装岁月。或许是叶耀通那军人的体格和从部队带回来的那一颗正义的心,让回到家乡的叶耀通重新穿上了军装。

在1982年至2015年期间,他就职于石龙公安系统,从原来的保卫组、派出所再到现在的公安局,多年屡破奇案,屡立奇功,多次获得省、市镇嘉奖。

退伍后,多年的清明和重阳,叶耀通总会连同当年东莞的一批战友自发去到广西,去为牺牲了的战友扫墓,给他们上上香。牺牲的战友中,有和叶耀通一起入伍新兵营里的新兵,也有一起在连队进行战术训练的战友,有和他睡在一起的教导队里的兄弟,更有在一条战壕里共同战斗的战友。“他们当时的容貌永远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只有那些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的士兵,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宝贵。只有和平才是军人最大的军功章。”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常惠森 李海春 常惠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