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并不神秘!22米长狂草立论《大草赋》亮相文博宫

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李昌战 冼余汉 文/图
2017-09-23 18:43
摘要

《大草赋》通过高度的抽象立论完成高度抽象的狂草书写方法,突破了草书书法立论史上的高点,对于现代和历史上书写、理解狂草书法具有指导意义。

9月23日上午,有“当代草圣”之称的著名书法家王同山先生携其狂草书法立论《大草赋》亮相深圳文博宫,举行专题收藏鉴赏会。该作品长度达到22米,被业界誉为突破了草书书法立论史上的高点。

王同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一位诗人。他从2010年开始,往来于吉林、山东、北京、广东等地,先后在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开设《大草赋》书法理论学术研究讲座。而更多时候,他则扎根深圳,融贯古今中外典籍、前人心得,潜心创作狂草书法立论《大草赋》,作品完成后,长度达到22米,宽为1.5米,一气呵成。

作为一篇理论著作,《大草赋》是前所未有地以辞赋形式较完整的详尽阐述草书书写理论篇章,从理论的高度揭示了草书书写过程中如何用笔、用什么笔、怎样修笔,清晰描述了书法选纸的标准,创作过程中讲求大草速度轻快、忌用浓墨,最后着重强调了如何达到草书最高境界“使转”。而作为一篇书法作品,它的精髓在于化虚为实,上下放纵牵带、左右萦连,奔放豪情,一气呵成,彰显了王同山先生深得王羲之“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之精髓,宛如胸藏雷电风云,笔走龙蛇万象,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在当天品鉴会上,与会的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家对王同山的作品赞不绝口,认为大草作为书法艺术领域中的“抽象之王”,是书法艺术苑里一块瑰宝。《大草赋》通过高度的抽象立论完成高度抽象的狂草书写方法,突破了草书书法立论史上的高点,对于现代和历史上书写、理解狂草书法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李昌战 冼余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