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心向党·振兴有我|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振兴先锋”曾凡巨: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谱写美丽乡村画卷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河源日报记者 钟文俊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2022-12-20 18:30
摘要

今天推出第四期“振兴先锋”——深圳市驻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曾凡臣。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在深圳对口帮扶各驻县工作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河公司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开展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遴选出10支“振兴先锋”工作队、10名“振兴先锋”、10个优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5名“帮扶先锋”,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工作。

深河指挥部联合深圳特区报、河源日报,对获评“振兴先锋”工作队、“振兴先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帮扶先锋”的帮扶队伍、先进人物、典型项目进行系列报道,推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基层党建品牌和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河帮扶案例”。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基层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和对口帮扶“动力核心”,不断推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天推出第四期“振兴先锋”——深圳市驻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曾凡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1年7月,曾凡臣受深圳市接待办麒麟山庄委派,进驻到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担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进驻后,曾凡臣带领帮扶工作队深入柏埔镇村开展调研,了解镇村情况,倾听民声民意,与当地干部齐心为柏埔镇产业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实干苦干推动柏埔镇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帮扶工作队进驻后对全镇15个村居及各项产业进行了多轮实地调研,摸清村情民情及产业发展情况,发现全镇种养产业存在‘零、散、弱、小’问题。”曾凡臣说,为解决柏埔镇产业发展难题,他多次带领帮扶工作队赴广州、深圳、怀化等地开展现代农业专项调研活动,探索柏埔镇产业发展新方向。

“经过外出考察和实地调研,我们决定继续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同时探索在柏埔镇建立秸秆回收基地,并借助镇委镇政府的力量,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工作,引入辣椒种植、大棚蔬菜、碳汇交易、生物肥料推广等各种项目,助力本地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力。”曾凡臣说,目前,秸秆回收、蔬菜大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此外,在曾凡臣的带领下,帮扶工作队正极力推动柏埔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目前,柏埔镇已经创建蔬菜、南药材、茶叶、沃柑等特色种植基地6个,有南昌村沃柑基地和复兴村南药基地这2个‘一村一品’项目,其中复兴村南药基地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村。曾凡臣介绍,接下来还将依托柏埔镇的红色资源,结合特色种养产业和推动“城郊小镇、康养柏埔”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持续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 守牢返贫底线  

“老房子能够重新装修要特别感谢帮扶工作队,房子修好后下雨天再也会漏水了,住得安心,感觉很幸福。”柏埔镇复兴村困难群众钟秀莲感激地说。据了解,现龄69岁的钟秀莲家庭收入不稳定,一家6口挤住在一间简陋破旧的泥砖瓦房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了解到钟秀莲家中情况后,我积极对接后方组团帮扶单位,在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筹集了8万余元,并协调镇、村资金5万余元,为钟秀莲重新修建房子,改善她们一家人的居住条件。”曾凡臣说。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帮扶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曾凡臣的积极协调下,今年以来,后方组团帮扶单位投入了20余万元为柏埔镇无劳力脱贫户送上节日慰问,同时还联系了9家深圳的爱心机构、慈善机构、慈善基金对返(致)贫重点监测对象、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儿、困难军人等进行爱心慰问,捐赠慰问金及慰问物资合计近10万元。

除了开展慰问活动,帮扶工作队因地制宜建立了防返贫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家庭进行重点监测,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家庭建立细化台账,定期监测跟踪、动态掌握突发情况。同时还建立了低收入人群信息与柏埔镇农办分享比对联动机制,共享数据,实时比对、定期摸排,及时预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原标题《深心向党·振兴有我|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振兴先锋”曾凡巨: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谱写美丽乡村画卷》)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河源日报记者 钟文俊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