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坠落?中国手机市场能否翻身就看今年了

读特记者 吴凡
2017-09-21 19:58
摘要

手机市场最新热点是全面屏,这背后OLED屏幕的争夺战也是中国厂商受制于人,三星拥有OLED屏幕大部分产能,今明两年全世界生产的OLED屏幕70%都将用于苹果和三星手机,余下30%才是其他各家争抢的份额。

三星手机一度在中国市场登顶,可现在呢?一路走低,下滑趋势未见好转,能否翻身的成败关键或许就在今年。被三星寄予厚望的最新旗舰机型Note 8上市一周在京东预售不足万部,今年二季度市场规模占比滑至3%,近一年市场规模跌去近一半。崛起的国产手机和苹果两面夹击,三星在整体市场规模和高端市场都举步维艰。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能绝地反击还是就此沉沦,或许就在今年确定大势,余下两个季度的销量将成为风向标。

三星旗舰网上预售前所未见的低迷

三星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 Galaxy Note 8已经过去一周,售价6988元起,但国内预售情况可能并不理想。以全国最大 3C 线上商城——京东为例,截至昨天(21)17时,三星官方旗舰店的Note 8 预售量(需交预约金100元)仅为9245部。这样的数据,与苹果、华为动辄数以十万计的预售量相比,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三星在中国的窘境。

由于三星未透露其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渠道数据,即使三星在中国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线下门店和运营商营业厅,但这样的预售量相对于中国超过11亿手机用户来说,距离受欢迎显然相去甚远。

就在去年9月,三星手机“爆炸门”正在发酵中,京东首发三星官方正版Galaxy Note 7,“0 元预约”量在开售前达到约80 万,“99 元预售”量则约达2.2 万,与自家上一代产品相比,让三星手机受欢迎度下滑不言自明。


苹果 iPhone 8 系列即将上市,小米 MIX 2 也将大规模铺货,华为在十月将推出新旗舰Mate 10,强手纷纷入市,三星依靠旗舰机型挽回中国市场的计划将面临更大阻力。

综合来看,“爆炸门”让三星失信于中国消费者、国产品牌崛起、旗舰产品“左右互搏”、三星掌门人深陷诉讼影响市场决策等一系列内外原因,让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重回上升轨道仍是路漫漫。

三星Note7的爆炸门中,三星开始拒不承认电池问题,还指责消费者有敲诈嫌疑,直到越来越多的手机爆炸事件出现,无法否认之下才道歉,随后中国市场的产品追回与赔偿工作行动迟缓广受诟病。这无疑让广大消费者对三星手机的好感度大为削弱。

今年5月,三星的Galaxy S8 登陆中国市场,与Note 8上市时间很近,产品性能和外观大同小异,仅是在双摄拍照、商务功能上有所不同。据市场数据显示,三星S8到7月中旬的销量仅在50万部这一数量级,而且仅销售两个月就出现明显的销量下滑。前作不佳又“左右互搏”,三星手机的颓势尽显。

距离市场前五越来越远,怎么追?

诺基亚坠落之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三星一度登顶,但却成了昙花一现。国产手机随后迅猛崛起,华为、小米、OPPO和vivo纷纷反超三星,自主技术高端旗舰、互联网高性价比、深耕线下渠道主打普适性痛点需求等不同模式均表现亮眼。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远远落后。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3%。排在三星前面的是: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市场份额分别为:20.2%、18.8%、17.0%、13.0%、8.2%,排名第五的苹果,市场份额是三星的两倍多。三星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多。

细分高端市场,苹果和华为合计占据约90%的份额,三星还要在剩余空间中与小米、金立等国产厂商搏杀。低端市场上,三星已经被各家研究机构统计为“other”类,可视为重要性不足以独立统计核算。

2013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高达20%,而目前排名前五中的4家国产厂商合计市场份为69%。三星手机下滑沦为小众品牌有加速趋势。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三星在 旗舰机型Galaxy S 系列首发第一个季度,中国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加上Note系列预售大冷,传递出危险信号。三星的旗舰新机在硬件层面有所建树但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却乏善可陈,针对中国用户的体验改进也不见亮点,看不到大的突破希望。

国产手机真正逆袭要做核心部件

三星手机表现低迷,三星在中国手机产业链中依然举足轻重,其在OLED 屏幕、内存、传感器等手机核心部件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依然领跑全球。这是国产手机的短板,也是危中见机的努力方向。

国产手机产业普遍在供应链上游的核心部件领域缺乏研发和制造能力,半导体和屏幕的众多电子元器件,如芯片、内存、屏幕、摄像头、传感器等均不同程度受制于美日韩厂商。以芯片为例,目前国产主流厂商仅有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大规模商用,其他厂商只能看高通和联发科眼色。手机市场最新热点是全面屏,这背后OLED屏幕的争夺战也是中国厂商受制于人,三星拥有OLED屏幕大部分产能,今明两年全世界生产的OLED屏幕70%都将用于苹果和三星手机,余下30%才是其他各家争抢的份额。

三星目前在手机屏幕与内存领域是绝对的霸主,供应链控制能力足以影响市场走势,背后则是长期投入的厚积薄发。三星在半导体领域每次升级制程工艺和设备都耗资数十亿美元,从而打退日系厂商独揽定价权。例如在UFS内存产业链中,目前只有三星、东芝的技术相对成熟,三星产能最大,其元器件收入也成为了集团的最主要利润来源。

核心元器件已成为手机市场背后的“无形之手”,不仅能带来丰厚利润,还能影响市场格局。苹果在2014上演“内存门”后,投入大量资本优化供应链链,终于在2016年与东芝、SK hynix合作,不再笼罩在三星半导体的阴影之下。华为基于自有的麒麟芯片推出双摄像头,刺激高通在晓龙835芯片上重点提高双摄能力,国产手机才步入双摄像头的“标配”阶段。这也是为什么小米要持续投入自主研发芯片的原因。

多位行业专家强调,国产手机厂商亟待强化手机最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这同时需要国家核心制造业的整体进步和长期巨额投入,但这是避免上游供应受制于人的唯一路径,也是摆脱大而不强的必由之路。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吴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